Monday, December 25, 2006

Magazine 變奏曲

承載各類資訊而且取得便利的雜誌,是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之一。

一開始抱持著對文字的敬意,總是把看過的雜誌一本一本往書櫃收好。隨著書櫃空間愈來愈少,雜誌的容身處逐漸變為書櫃旁的地板。然後慢慢地,雜誌愈堆愈高,眼見「資訊過載」這個名詞即將以「小型坍方」的形式,在家中客廳具體呈現,終於我下定決心,關於雜誌不再一視同仁,有些該走,有些可留。

首次的雜誌處分行動曠日費時,著實傷了好一番腦筋,才能決定哪些該丟,哪些可留。但從那之後,對於雜誌的分類變得清楚明白─有些屬於消耗品,讀完或可保留一段時間,但終究會送去資源回收;有些則是收藏品,可能的話,希望能夠永久保存。

對我來說,每本讀完的雜誌或許會有不同的歸屬,但無論如何,這些雜誌都曾帶給我一定程度的滿足,可說是完成了它們的使命和任務,對此我心中的感謝是一視同仁。只是,在「空間稀少性」這個前提存在的一天,我的雜誌分類行動勢必就會持續下去。

突然想到,人腦的記憶空間同樣也是有限,當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回憶層層疊疊地堆積,到最後,到底哪些是收藏品會被牢牢記住,哪些是消耗品可以逐漸遺忘,這之中的篩選機制又是依照什麼樣的邏輯在運作呢?

當我在決定所有雜誌中,哪些是消耗品、哪些是收藏品的時候,與其說分類的基準有什麼客觀的評比,倒不如說純粹是依據自己的喜愛與偏好。分類是百分百主觀與個人的,或許同理可證,記憶或遺忘也是因人而異。

於是,有著共同經歷的當事人,一段時間後,其中一人放在心中默默珍藏的點點滴滴,可能早已不復存在於另一人的腦海中;當這端還在苦苦追憶對方的隻字片語、一顰一笑,彼端已經開開心心投入下一人的懷抱。

Too harsh? No, c'est la vie. Carry on!!

ninikitt

蘇菲公主:
奇怪了,一開始我單純只是想聊聊最近心儀的雜誌,怎麼幾個enter之後,文章自己大轉向?!不可思議ㄋㄟ…

Monday, December 11, 2006

A的Bedtime Story

A穿著得體、應答有禮,辦事有效率,工作很賣力。在這個外觀重於內在、有一分說十分的業界,A是個樸素低調卻令人信賴的稀有存在。

A尤其為人稱頌的是她的數字能力。圈內人習慣把「搞創意的不用懂數字」這句話掛嘴邊,但A不一樣。凡是A經手的案子,成本分析清清楚楚,預期效益正確無誤,久而久之,A成為傳說中數字敏銳度一流的女人。為了維繫這個加分利基,A投身於數字氛圍的營造,俐落地操作加減乘除,逐步擴大其冷靜自持的專業形象。

週六深夜,躺在偌大雙人床上的A,一如往例,默默在腦中進行入睡前的數字訓練。

6封餐廳和服飾專櫃寄來的聖誕祝福。3條簡訊,2條邀請加入傳簡訊送大獎活動,1條恭喜抽中德國名車。0通來電。8張繳費通知,信用卡、水費、電費、瓦斯費、有線電視、電話網路。17項 things to do。0通來電…

頸際的莫名濕熱感驚動了A。花了一陣子A才意識到,頸際濕熱是因為有兩行眼淚正從眼角汨汨流出,沿著鼻翼順著臉頰流往頸項。超過5年3個月又18天未曾流淚的A,一邊溫習著這對她而言早已陌生的動作,一邊理順思路,繼續往下數…

跑步機使用45分鐘,心跳每分鐘133下。本日攝取熱量1300大卡。0通來電。今日刷卡金額19200元。基金本月投資報酬率28%。0通來電。0通來電…

搖晃不定的床驚動了A。這才發現,不知何時開始,源源不絕的兩行淚水,沿著鼻翼順著臉頰通過頸項流往原木地板,形成一片海洋。偌大的雙人床此刻成為汪洋中的孤舟,既溫柔又寂寥地載著A,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地隨波漂流。

看電視2小時。0通來電。床邊理財雜誌讀到95頁。0通來電…0通來電…0通來電…

夜色深不見底,淚水汪洋愈積愈高,雙人床即將穿出窗戶、流向月亮…

搖晃的雙人床好似律動的搖籃,棉被中的A像嬰兒般把身體蜷曲起來,遲遲未入夢鄉的A喃喃自語著:「things to do增加一項,明天記得叫人來替地板打蠟。」

ninikitt

蘇菲公主:
A for Awake and Alone.

Friday, December 01, 2006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導演:中島哲也
演員:中谷美紀、瑛太、伊勢谷友介、武田真治…

半是機緣巧合、半是人為運作,終於搶在正式院線上映之前,看到了期待已久「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不知是否和坐在螢幕前幾排也有關係,片子一開場,就帶給我無以言喻的視覺震撼,巨大但又無意義的存在感,強烈得令我在一瞬間感覺一陣暈眩。然而,這僅僅只是開頭罷了…這部絢爛華麗到不切實際,卻又寫實逼真到貼近生命的歌舞片,從頭到尾都緊緊抓住我的目光、寵著我的耳朵、揪著我的心,讓我又哭又笑、不由自主。

彷彿一場尋根之旅,被棄屍河邊的松子,在外甥─笙起初的無心介入之下,她那旁人眼中看似「毫無意義」的一生,一點一滴地被發掘呈現出來。每個女孩都憧憬公主般的人生,然而從中學教師、泡泡浴女郎、殺人犯,一直到最後封閉在垃圾屋中的肥胖女人,松子在每個生命的叉路都會錯了意、選錯了邊,於是人生的風景一路急轉直下,再也無法回頭,本想變成白天鵝的女孩,最後成了黑烏鴉。

影片結束後走出戲院,迎面而來的喧囂攤販、飛揚垃圾,將我拉回這真實不過的現實,或,超現實。部分仍耽溺在松子炫目世界中的我,恍惚等在公車站牌下,忽然,“Life moves in a mysterious way”這句話,毫無來由地浮上我的腦海,這才發現,原來早在理性得以運作剖析對這部片的觀感之前,我已經下意識地產生了最原初的體會。松子每個看似無足輕重的舉動或抉擇,最後卻導致她走上無法避免的悲劇結局,這樣看來,人生似乎相當無奈與灰暗,因為不知在哪個時刻、那個人的一個凝視、一個表情、一句話語,可能已經替某人的生命埋下毀滅的種子。然而,我想說的是,正因為人生的運作如此玄奧難解,那麼換個角度看,在某個時刻、某個人的一個凝視、一個表情、一句話語,不正也有著同等的機率成為另一個人的救贖?

Life moves in a mysterious way, so never say die.

ninikitt

蘇菲公主:
松子終其一生以自己笨拙的方式,勇敢去愛,遺憾的是,直到最後,仍來不及感受到自己被人在心底深處默默珍惜與守候的溫情。

能夠愛人且明確知道被愛,真是何等幸福!謹以此文提醒未來的自己,好好守護此刻的體會和態度。

Friday, November 24, 2006

k.m.p.的搶錢計畫

《k.m.p.的搶錢計畫》 中川碧、村松江梨子圖§文 林佳蓉、鄭家瑾譯 西遊記,2006

透過《葡萄牙早、午、晚》這本書,知道了中川碧、村松江梨子這兩個有趣、有想法、有膽量的女生以及她們所成立的k.m.p.(kane mouke project,搶錢計畫的縮寫),於是當看到《k.m.p.的搶錢計畫》上市,自然而然地就把書帶回家。

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讀了同樣作者、近似format的書,不過幸運的是,我非但沒有覺得厭煩,反倒有一種漸入佳境的感受。初次邂逅,單純是被“假裝在生活的旅行”這個想法所吸引,而《葡萄牙早、午、晚》這本書,成功地具體呈現了作者貫徹其意念的方式和行為,帶給我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的滿足。

不過這一回的相遇,我驚喜地發現,除了仍然有一個鮮明的口號來撐起全書架構(這次的主旨是“工作、娛樂、生活一體化”),內容更多了層次感,整個豐富起來。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覺得到,作者真的是充滿熱忱的想跟大家分享,從「受薪階級變為無薪階級」、從「上班族變為自由業」,這條道路上的點點滴滴。

這本書沒有童話故事般的結局。在毅然而然選擇自己想走的道路後,兩個女生截至目前仍舊一窮二白,既沒有大紅大紫也沒有大發利市。這或許不是成功案例,但卻比成功案例更貼近真實、更鼓舞人心,因為兩個女生持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縱然不時迷惘慌亂,她們選擇相互扶持、一路到底。

不禁想大聲應援中川碧、村松江梨子這對合作無間的夥伴─向她們的友誼敬一杯,同時也祝福所有懷抱熱情與理想的人,奮鬥的路途不會孤單。

ninikitt

Monday, November 20, 2006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村上春樹著 安西水丸圖 賴明珠譯 時報,2006

看到書名─「終於悲哀的外國語」,第一時間的第一反應是:「Why?為什麼外國語終於悲哀了呢?」

這個書名看來像是結論,於是我在翻看內文前,先嘗試想像村上為了導出這個觀點,可能會進行的種種舉證和論述。不過直到看完了全書的後記之後才又好氣、又好笑地發現,我非但沒推敲到近似的脈絡,更是打從一開始就錯誤解讀了這個書名。原來,悲哀的不是外國語,而是身處異國、身為stranger,被一種“不是不用學就自然明白的語言”團團圍住,而感到深深悲哀的村上。

這場誤會讓我聯想到一段英文文法:excite、confuse、interest.…等動詞,在字尾加上ing時,是描述某個人、事、物令人感到…,若是加上ed,則表示自己處於…的狀態,所以exciting是形容xxx「令人興奮」,excited則是xxx「感到興奮」。將這個文法套用在書名,則顯然句中的悲哀是ing的悲哀,而非ed的悲哀。

看到這裡,你可能已經被上面的敘述給惹火、感到一頭霧水並且就快失去耐心…不過請息怒,當你身不由己、不得不然必須使用外國語進行溝通時,在語言轉換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那些微微的挫折感和恨意,不正是身為stranger的心境?我只是湊巧協助你體會一二罷了。

言歸正傳。

這本書中收錄的散文,相較於村上其它的散文集,篇幅明顯較長,感覺得出旅居異國的村上,在心中累積了相當多必須化為文字、以利相互辨證的想法。雖然其中不乏社會階層、種族歧視…等較為嚴肅的議題,但整本讀來仍能充分感受到村上散文中特有的幽默感和趣味性,那是一種揉合天真男孩觀察力以及世故歐吉桑碎碎唸的獨特風格。

另外,我想花點篇幅介紹安西水丸的畫。相較於《夜之蜘蛛猴》、《象工廠的HAPPY END》、《蘭格漢斯島的午後》…等書中,大塊大塊、單獨成頁的彩色插圖,在《終於悲哀的外國語》中,安西水丸的畫縮小許多,僅配合各篇標題黑白現身。急性子如我的讀者,很可能在快速翻頁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跳過了。理論上,這樣的插圖,存在感應該薄弱許多,但說來奇怪,卻反倒是更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好喜歡這回安西隱身在村上文字中的插圖,兩者搭配得是如此天衣無縫。特別推薦安西所畫的村上的臉,愈看愈有味道喔,呵呵呵!!!

ninikitt

蘇菲公主:
台灣出版社在《終於悲哀的外國語》的書腰上,特別祝賀村上春樹以《東京奇譚集》等短篇合輯榮獲愛爾蘭「Frank O’Connor國際短篇小說獎」,以《海邊的卡夫卡》獲得2006年捷克「卡夫卡文學獎」。

雖然不是很明白這兩個獎項的重要性及代表意義,但得獎怎麼想都是相當了不起的事。尤其最近還在書店看到,村上多了個響噹噹的稱號─離諾貝爾獎最近的日本作家,心中更是暗自佩服。

不過,話說回來,就像村上在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後表示:「這麼說或許有點抱歉,我對於得獎並不是那麼關心。讀者就是我的獎。」我也想發表感言:「這麼說或許有點唐突,我對於村上有沒有得獎並不是那麼關心。村上就是村上。」
(雖然強勢發表了感想,不過應該沒什麼人會care我的發言就是。嘻 :D)

Sunday, November 12, 2006

冷靜與熱情之間

《冷靜與熱情之間》─ROSSO(紅)江國香織,BLU(藍)辶十仁成著 陳寶蓮譯 方智,2002

看了逆流河系列後,不禁聯想起早些年所邂逅、創意結構類似的作品─《冷靜與熱情之間》。一旦記憶被喚起,不知不覺中,思念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匆忙從書櫃中翻找出紅藍一套的作品,再度進入這兩本由男、女作者各自構築,結合起來卻巧妙宛如對鏡一般的小說世界。

《冷靜與熱情之間》在日本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後一部偉大愛情名著。姑且不論上
述頭銜是否為行銷手法,撇卻個人主觀的感受和認同,這套書中值得探討的地方,的確是俯拾皆是。

從寫作的角度來看,最大的課題或許莫過於江國香織和辶十仁成這兩位作家要如何在各自發展、互不干擾的狀態下,又能緊緊依隨故事的中心軸線,讓兩本書能夠相互輝映、相知相惜卻又不露斧鑿痕跡。

另一方面,從閱讀的層面來看,可以切入的角度更是層出不窮。最直覺性的課題該屬閱讀順序吧。究竟要從哪一本開始呢?在逆流河系列中,我建議隨緣選取任一展開奇幻冒險;但在冷靜與熱情系列,我卻想小小干預一下,強烈推薦無論如何該從江國香織的紅本開始。這不僅僅是因為辶十仁成的藍本才有最終的結局,更是為了保護你的閱讀情緒─相信我,假如不以紅本為始、藍本為終,保證你會感到一路疏離、無力到底;反之,則能體驗到峰迴路轉的希望光芒,也才不辜負兩位作者前面以來的合力鋪陳。

除了閱讀順序之外,包括敘事結構、封面繪圖、色彩意義…等,一一細究起來,也都能夠帶來對照的樂趣。但其實,這次閱讀之後,最在腦中牽掛、揮之不去的,是書中男女主角的愛情觀。葵的愛看似淡漠卻濃郁,順正的愛則強烈又冷冽。外表乍看相反的個性,在面對愛情關卡時,卻不約而同選擇了所謂「為對方著想」的處理方式。於是,兩人一再錯過,到了最後,都還為了替對方保護「自己想像中」的幸福,而差點粉碎了彼此真正的幸福。

每當看到男女主角明明深愛對方,卻因為這個、那個的顧慮而寧可自己先放手時,我就感到一片黯淡……為什麼要一再揣摩對方的心意?為什麼要一再考量對方的現況?為什麼不能單純地放任情感,坦率地釋放心聲:「其實我不曾忘卻你,其實我一直愛你…」我不禁陷入沉思,或許,在愛情的世界裡,應該減少「我想,他/她一定…,所以,我還是…」的內心獨白。

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Don't think,feel。

ninikitt

Tuesday, October 31, 2006

葡萄牙早、午、晚

《葡萄牙早、午、晚》 中川碧、村松江梨子圖§文 黃碧君譯 西遊記,2006

《葡萄牙早、午、晚》是一本不好閱讀但很有想法的圖文書。

不好閱讀倒不是指內容艱澀,而單純是版面的問題。書的內文是或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編排不一的手寫文字,在這中間更穿插了大量的塗鴉和清晰度不高的模糊寫真(小小發個牢騷,不知是照片本身還是印刷的緣故,總之,書中大部分的寫真一點也不逼真,讓我邊看邊忍不住想碎碎念起來…)。換句話說就是呢,一般的閱讀邏輯不太能套用在這本書上,尤其是對於具有「漫畫閱讀障礙」的讀者來說,一開始勢必得花點時間理出一條自己適用的閱讀路線,才能夠持續下去。

不過,如果你成功克服了初期的閱讀不適感,接下來我想應該就可以輕鬆愉快地融入兩個女生的“生活家家酒旅行遊戲”。

“假裝在生活的旅行”是這本書的發起和精神。兩個女生想實際體驗在國外的生活,明知具體實踐起來有執行上的困難,但又不想屈服於一趟普通的旅行…最後經過兩相折衝,中川和村松做了很小女生的抉擇─以扮家家酒的方式,假裝自己住在異國,假裝自己正在當地過活。就這樣,兩個女孩子千里迢迢遠赴遙遠陌生國度中,一個彷彿時光暫停的小小城鎮,率性地以那裡為基地展開了「日常生活的遊戲」,進行包括買菜、煮飯、午睡、散步、發呆…等普通到不行的日常活動,並從中體會異地生活的諸多滋味。

雖說在自助旅行中可以自行調整步伐和節奏,但長久以來,我的旅行就算是切換成「睡到自然醒才出發、隨機決定當天行程」的「悠閒模式」,也還是或多或少存在著一點小小的貪心,貪心地想多探訪一個地點、貪心地想多嘗鮮一家餐廳、貪心地計畫這計畫那…或許,下次應該來親身體驗《葡萄牙早、午、晚》這本書中“生活旅行”的概念,試著學習放下旅人的身份,同時試著學習無為…

ninikitt

蘇菲公主:
要在旅行中帶出生活感,根據個人經驗,最快速直接的方法應該就是自己採買食材和烹飪。

就算是再怎麼克難的料理方式、再怎麼陽春的菜色,只要是親手打點,保證馬上會為驛動的旅程風景增添一股家常的生活氣味。這樣想來,「食」和「生活」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密切ㄋㄟ~~

Friday, October 20, 2006

逆流河,托梅克

《逆流河,托梅克》 Jean-Calude Mourlevat著 賈翊君譯
謬思,2006

如果你看過這個blog之前的文章,那麼可能依稀還記得我曾說過,《逆流河,托梅克》是《逆流河,漢娜》的另一半。

合起來看,《逆流河,漢娜》和《逆流河,托梅克》講的是同一個故事─逆流河的追尋之旅;分開來看,《逆流河,漢娜》和《逆流河,托梅克》講的卻是不同的故事─女孩的成長冒險 V.S. 男孩的成長冒險。

毫無疑問,這兩本書絕對夠格成為各自獨立、各自發光的作品,但要說這兩本書是彼此的另一半,卻仍是一點兒也不為過。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故事中的主人翁,彼此是彼此隻身一人的行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侶。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藉由男孩和女孩各自出發、各自遭遇、各自描繪,逆流河之旅的故事軸線得以相互補充、對照、輝映,且因此更加豐盛盈滿起來。

從時間順序來看,漢娜的故事或許先於托梅克─讀了漢娜的故事,才能瞭解這趟旅程的緣起,讀了托梅克的故事,則是對旅程如何結束有更清楚的認知。不過,我想給個小小建議:與其刻意按照時間邏輯來決定閱讀順位,倒不妨隨機選取任一本開始,從起點就替自己安排一點兒小小驚喜吧!

ninikitt

蘇菲公主:
印象中像「逆流河系列」這般各自從男生、女生的觀點出發,最後匯流到同一處的作品,還有《冷靜與熱情之間》。

很不一樣的是,《冷靜與熱情之間》由一男一女作家各自花費兩年時間合力完成,葵是江國香織、順正則是辶十仁成,但「逆流河系列」中,無論是漢娜或托梅克,卻都是由Mourlevat一人扮演。

光這點就值得對「逆流河系列」加分再加分。因為當你靜靜品嘗,相信一定也能感受到,明明都是奇幻冒險,也同等地清新可人,漢娜的故事就是帶了一絲女孩子家特有的細膩味兒,而托梅克的故事則是男孩子氣多了。

總而言之,如果說,讀了逆流河其中任何一本,是幸福,那麼如果兩本都讀了,則是幸福加圓滿,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呀。

Tuesday, October 10, 2006

這天、那天

2006年10月10日,今天是中華民國的國慶日。一早起床送J去搭機後,沒了睡意的我轉開電視,定格在國慶典禮的新聞報導。

國家元首老神在在地進行形式上的致詞,抗議人士毫不保留地大喊下台。冠冕堂皇的話語和震天價響的口號融為一體,在一瞬間,同步轉播到每一個收視戶面前。看著眼前這齣荒謬劇,哭笑不得的我,思緒突然飛到一年前。

2005年的10月28日,J和我在希臘的米克諾斯島。當天上午check-out時,Hotel Delos的氣質老闆親切地提醒了一句,如果時間不太急迫的話,請多停留一會兒,慶典即將展開。

慶典?!是啊,我差點都忘了出發前曾看過這樣的資訊─希臘在1940年的10月28日斷然拒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墨索里尼借道希臘的要求,就此正式捲入二戰。希臘向軸心國說No的這一天,日後被命名為「Ohi Day」(Ohi就是No的意思),成為希臘國定假日,每年希臘各地並會舉辦慶典以茲紀念。未來還會不會再回來希臘,沒人說得準,但眼下卻是親身體驗一年一度慶典的機會,「一期一會」不過如此,J和我立刻決定躬逢其盛。

隨著慶典預定時間的逼近,季後略嫌冷清的小島,不知從何時開始竟從四面八方湧入大批人潮。荷著真槍實彈的士兵分立石道兩旁,簡單地在現場維持秩序,幾個顯見是大人物及其眷屬的角色就定位,然後,典禮在長長白鬍子教士顫顫巍巍的清唱聲中展開。

典禮的高潮是遊行隊伍。穿著傳統服飾的小小朋友,拉著國旗,煞有介事地踏正步出場,接下來按照年齡,小朋友、中朋友、大朋友陸續登場。隨著年齡層加大,隊伍的整齊度明顯提升,但始終保持不變的是,所有人的專注投入以及驕傲自豪的神情。最後儀式在全場歡聲雷動,掌聲不斷中結束。

一個簡單樸實的慶典。沒有盛大的動員、沒有官僚的致詞、沒有華麗的表演。規模之小,習慣場面做足的台灣人,恐怕難以想像這是國家級的慶典,但感人之深,恐怕就連擅長抹黑離間的台灣政客,也無從質疑其真實性。就這樣,這個典禮直率卻深刻地體現了所有參與者的真心與誠意,而身為外國人的我,被這久違的單純美好,感動到鼻頭一酸。

時間拉回到現在。赫然發現,盯著電視新聞看的我,其實早已學會對眼前的景象,選擇性地視而不見、選擇性地麻木不仁。2005年的10月28日 V.S. 2006年的10月10日。兩相對照之下,我不禁想問,關於「國家」這個概念,我們是被用什麼方式所灌輸?而關於「同胞手足」這個概念,我們又是用什麼方式在實踐?

ninikitt

Monday, October 09, 2006

芬蘭驚艷

《芬蘭驚艷》 吳祥輝著 遠流,2006

從頭到尾,《芬蘭驚艷》最令我感到驚艷的部份就是──封面照片。

這樣說絕對不是批評,但不可諱言,多少也反映出我內心某種程度的失望。這份失望與其說是絕對值,不如說是相對值,原因正出在期望值與經驗值之間的落差。

一開始期望太高─不論這過高的期望是源自坊間如潮的佳評或是封面照片傳遞出來的美感。實際閱讀之後,雖然的確增廣了視野、也增長了見識,但過程中卻總感受到被某些文字給打擾的不快,嚴重到甚至一度乾脆想放棄閱讀,但又擔心這麼做是因噎廢食或以偏概全,白白喪失品味一部認真作品的機會,只好耐著性子,試著對干擾文字視而不見。就這樣,原本一段可能美好的閱讀經驗,因為加入了勉強的因子,而意外地被大打了折扣。

到底是哪些文字作祟,影響到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呢?說來或許可笑,因為在其他讀者眼中,這可能根本微不足道,甚至還是項加分也說不一定。但我本來就是主觀意識強又偏執不講理的人,因此儘管失禮,還是想放肆直率地說出來─《芬蘭驚艷》這本書中,令我感到不耐煩的就是作者所有關於Catherine的描述。

我可以想像作者在異地的生活中,能有愛人相伴是多麼開心,也可以理解在熱戀的荷爾蒙激勵下,難免會將對愛人的憧憬與欣賞流露在字裡行間,但我覺得遺憾的是,這明明是一本從他國的經驗探究中,嚐試為祖國定調,期許祖國走出自己識別體系、價值典範的著作,但書中頻頻出現的,那些強化Catherine美麗聰慧解語花形象的描述,不但攪和了這本書的個性和基調,也稍嫌做作離題,平白壞了讀者閱讀的胃口。

看來我還是老派的性格,對於心愛珍惜的人,對外不習慣左一句讚美,右一句褒獎。相較於《芬蘭驚艷》中,吳祥輝對Catherine滿溢的著墨,我個人還是偏好《遠方的鼓聲》中,蜻蜓點水般出現,但每每尖酸刻薄得恰到好處,一針見血到令人忍俊不禁的,村上春樹關於其夫人的命題式討論。

ninikitt

Tuesday, October 03, 2006

逆流河,漢娜

《逆流河,漢娜》 Jean-Calude Mourlevat著 賈翊君譯 謬思,2006

故事的前言中,漢娜對托梅克說,「這個故事是我能送給你的最最美麗的東西。」雖然我不是托梅克,但看完全書後,帶著彷彿收到貼心小禮物的愉悅心情,我想說,這真是一個充滿詩意、美麗優雅卻又活潑多采的故事。

女孩漢娜為了拯救代表童年美好時光的小雀鳥,獨步踏上尋找逆流之河─珂莎河及其盡頭不死之水的旅程…

百歲老人伊歐林與小哥克列果,駕著驛馬車、乘載著漢娜,穿過天空之路,來到遙不可及的班巴伊坦,啟動了這趟奇幻之旅。

接下來,沙漠中的男孩拉力克,帶領漢娜穿梭時間廊,讓漢娜經歷了為人妻母的過程,然後又彷彿這一切不曾發生,帶著她重返當下的橘色沙丘。

如果說,拉力克讓漢娜學到了「一生可以只有一秒鐘長,而一秒鐘卻可以容下永恆。」那麼沙漠中五個穿著白色長衫的沉默旅人,則教會了漢娜寂靜之美,「畢竟,非說不可的話其實比我們想像得少。」

情節一路鋪陳,人物陸續登場,十五個章節,分別紀錄了隻身行走的漢娜,在旅程中所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以及種種奇幻曼妙的遭遇。這段看似無止無盡的漫長行程,其實就好比在玩RPG─漢娜必須不斷和人相遇,不斷做出抉擇,同時不斷從選擇的結果中養成、提升人格,然後有一天,連鎖反應發揮效用,漢娜得以到達終點、圓滿完成任務。

只是,和RPG不一樣的是,遊戲中你總是可以重新讀檔,勾選不同的反應選項,看看會不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貪心地玩遍各種結局;然而,在人生的叉路口上,一旦選擇了其中一條,或許就不該再分心揣想另一條路上的景致。畢竟,人生無所謂十全十美的旅途,重點應該是,你在現在行走的道路上體驗了幾分風景?

ninikitt

蘇菲公主:
讀完書,沈浸陶醉在奇幻世界氛圍中的我,意猶未盡地翻看書衣,赫然發現上面寫著:「集《逆流河,托梅克》與《逆流河,漢娜》的回函截角……就送限量版逆流河旅行筆記書!」

你發現了嗎?

重點不在“集截角送筆記書”喔〈好啦,我承認,雖然這也是有小小吸引到有著主婦性格的我〉,而是,原來《逆流河,漢娜》還有另一半《逆流河,托梅克》耶!!

天啊,我差點就一不小心拆散了他們,得趕緊來去書局讓漢娜和托梅克重逢。托梅克,你撐著點,我馬上就來~~~

Tuesday, September 26, 2006

一個人住第五年

《一個人住第五年》 高木直子圖&文 洪俞君譯 大田,2005

第一次接觸高木直子是《150CM Life》。很可愛的內容,高木從一個別開生面的角度出發,生動刻劃了一個個頭嬌小的女生,生活上一般人想像不到的種種優點與缺點。〈順帶一提,《150CM Life 2》已經上市,但是比起Part 1,創意度顯然有往下走的跡象。遺憾,但不意外。〉

因為成年後就沒有從150CM的視野來看待世界的經驗,因此讀來份外新鮮有趣,不時有「啊咧?!原來是這樣子啊…」的驚嘆,但是在閱讀《一個人住第五年》的過程中,則是因為心有戚戚焉,不時會有「沒錯、沒錯,就是這樣…」的共鳴。

說來奇怪,一般如果一個人住,多半是在婚前吧,但我婚前不是跟家人同住,就是有室友相伴,從來沒有一個人住。反倒是婚後,J因為工作緣故,總有好長一段時間不在台灣,於是我好像變成了擁有個人完整空間的單身貴族,徹頭徹尾地品嚐了一個人住的箇中滋味。

如果讓我列一張「一個人住優缺點排行榜」,那我想,好處Number 1再怎麼說也都是自由滿點。真的,一個人住好自由,想幹嘛就幹嘛。可以啤酒洋芋片配電視看到爽,可以洗完澡不穿衣服大剌剌走回房間再慢慢擦乳液,更可以大爬枕頭山,從左邊滾到右邊,再從床頭翻到床尾,多暢快哪~~〈請注意,為免造成誤會,特澄清說明如下:上述僅是舉例,並非個人獨居時的生活全貌。〉

但話說回來,獨居也不是十全十美,就我個人來說,最要克服的障礙就屬膽小症和無聲無息爬上腳邊的孤獨感。

不是我自誇,惡人無膽的我,害怕的東西還真不少。舉凡有形的昆蟲,到無形的風吹簾動自己嚇自己,僅僅是胡思亂想,也足以把人推入恐懼深淵。

不過,我要說的是,人是會學習、成長的,儘管過程可能殘酷,代價可能高昂。終究,在淚水和尖叫中,奮力噴掉半罐殺蟲劑的我,一個人解決掉強哥或八腳獸。而為了抑制想像力過分活躍,更是謹遵自訂的電檢守則─絕不挑戰自己的膽量去接觸任何沾染到一丁點靈異氣氛的節目。就這樣,我的獨居戰鬥指數大幅提升一百點。只是呀,可能就在某一天某一刻一個不察,寂寞悄悄爬上腳邊鑽入心頭,於是平常的樂觀開朗瞬間被感傷沮喪所取代,突然好想好想不要一個人…

人,終究還是需要一個可以感受到彼此體溫的伴侶。關於寂寞症與孤獨病,目前尚未研發出有效解藥。

ninikitt

Sunday, September 17, 2006

夜宴

《夜宴》 盛和煜、錢鈺著 麥田,2006

電影原著小說和電影之間的關係很微妙。有的是前者光芒遠蓋過後者,有的是後者大賣後,帶動了前者的成形和銷售,有的則是兩者相得益彰、相互輝映…。不知道號稱中國版「哈姆雷特」的電影原著小說《夜宴》,和斥資三千萬美元、號稱進軍奧斯卡、坎城、威尼斯影展的中國年度鉅片─「夜宴」之間的關係會落在哪個象限。

電影廣告打得浩浩蕩蕩,所以撇開內容不談,至少視覺上已經先有了第一印象,但之所以在電影還沒上映前,先看了原著,其實是受到某些小說章節摘錄的吸引─從那片段的文字中,我感受到豐富大塊的色彩,以及陰柔頹廢卻又絢爛華麗的氣息。實際讀完整本小說後,前述的感受是更被加強放大了,但必須說,卻也就僅只於此罷了,並沒有因為了解了故事的全貌而增添任何一分感動。

精心安排的角色與橋段,處處可見暢銷作品的元素。每個人物都是典型:俊逸脫俗的無鸞太子、豔絕狠辣的婉后、清新純美的青女太子妃,以及欲望熏心卻又癡情絕對的厲帝。每個場景也都氣勢澎湃:赤金、玄墨、籬笆綠、茜草紅、明月白、湖水藍,原色撼動視野。只可惜,過分雕琢,反倒匠氣,人物的互動也落入完全可以預測的窠臼。

不過,我在想,從純文字的角度來審視,徒有單點卻無法連結成線、面,顯然不足以支撐出懾人心魄的張力深度,但是換做以電影的視聽方式來呈現,則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起碼,應該做得到賞心悅目吧。

ninikitt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06

Therefore, I am grateful.

有時候事情會這樣子運作…比方說,當你正想著要打電話給久未聯絡的親友,對方突然主動撥電話來了。又或者,回家的路上突然好想好想吃某樣零嘴,打開家門赫然發現,家人已經買回來了,正放在餐桌上呢。

於是這幾天當心裡正盤算著,要不要在部落格裡聊一些貓咪的小故事,彷彿接獲神秘的天啟,我接二連三受到莫名的提示(或者說是鼓勵)。

先是上班途中,巧遇天使貓貓。

天使貓貓是同事上班必經路線上店家養的貓咪,因為眼睛受創泛著藍白色澤,卻意外顯出純淨光采,所以暱稱為天使貓貓。自從知道天使貓貓的存在後,我就好想親眼目睹,可惜平常不順路,就連每天經過的同事也表示,天使貓貓行蹤飄忽不定,想見一面可不容易。那天上班因故小繞路,走著走著突然想起,「咦,這不是同事上班的路線嗎?搞不好等下會看到天使貓貓呢!」這個念頭才剛興起,下一瞬間就看到天使貓貓在附近店家的架子上,縮著身卻探出頭,羞怯怯地朝我看來。

接下來,貓貓氣氛持續發酵。

無意中轉開電視看到日本節目「寵物當家」,而且就這麼剛剛好,這集正在做貓咪特輯。當我在內心感嘆,「好巧!」的同時,節目中一個愛耍帥卻有點兒年紀的男藝人突然感性地提到,如果沒有貓,他大概也活不下去,因為就算在外面有多不愉快、多疲累,只要回家看到貓,心情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

沒錯。就是這樣。於是我突然好想來說說,自己曾經有過的療傷經驗。

某天傍晚情緒低落的我,漫步到頂樓天台,本來只打算坐在沙發上發個呆,眼淚卻不自覺地掉下來。尾隨著我的步伐上樓的貓咪王子,就在此刻,突然一個縱身跳到我旁邊坐了下來。

換做平時,到了頂樓的貓咪王子一定一溜煙到屋頂、隔壁人家…等視線不及的地方,樂不思蜀地躲起來玩耍。那天卻一反常態默默地守候在我身旁,靜靜地伴著暮色陪我把這場眼淚流完。

眼淚流完的瞬間,一切不快彷彿都隨風散盡。我站起來,整個人輕鬆許多,正想向貓咪王子由衷道聲謝,卻見貓咪王子帥氣地越過欄杆,跳往別的人家,那身影如此輕輕巧巧,彷彿在說剛才只是小事一件、別放在心上。

到今天,我早已忘記當初是為了什麼沮喪,卻怎麼也忘不了當時溫暖的氛圍和光圈。心有靈犀的貓咪,以他自身的磁場,溫柔體諒地包覆起我,不可思議地,將我內在的負面情緒吸光光,取而代之的是寧靜與祥和。

一個人和一隻貓,世界是如此美好。Therefore, I am grateful.

ninikitt

蘇菲公主1:
每當生命中發生正文第一段所描述,諸如此類的巧合,我心裡總會洋溢起一股微妙的幸福感…因為自己內心那微不足道且小小小小聲的呼喚被感應到,甚至還獲得了回音,而充滿感激。

蘇菲公主2:
和天使貓貓打照面say hello的那一刻,覺得自己真是幸運極了,帶著大微笑,元氣滿滿地上班去。

蘇菲公主3:
照片裡就是我家的貓咪王子。貓咪王子愛玩躲貓貓,雖然躲到電視機後面去,還是要偷偷探頭出來張望一下。

Wednesday, September 13, 2006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Mark Haddon著Vintage,2003

翻開小說正文的第一頁,第一行第一個字堂堂標示著“2”。「咦,難道我翻過頭了?」小心翼翼,我一頁一頁往前翻,「沒錯呀,剛剛那就是第一章,可是為什麼是2…?」按捺內心的狐疑,我開始閱讀。

故事從午夜過後七分鐘的狗狗謀殺事件展開序幕,第一人稱敘事法。敘事者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意外被認定為謀殺狗狗的嫌疑犯,少年執意效法名偵探福爾摩斯,找出事件真相,同時著手紀錄探案過程的每個細節和進度。

暫停一下。聽完目前為止的描述,你如何勾勒腦海中關於這本小說的印象?「少年偵探小說?」換做我,一開始也會這樣定義,但當你逐漸體察敘事少年的獨特之後,你知道,這絕對不會是單純的少年偵探讀物。

少年熱愛質數。怕你一時想不起來什麼是質數,容我用白話文小小提示一下:所謂質數,就是只能被1或本身整除的正整數。少年熱愛質數,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一般故事的章節是用1、2、3、4、5…依序標示,這本小說卻是2、3、5、7、11…。

除了質數,少年熱愛其他一切按照邏輯,有清楚運作規則的事物;少年不理解任何模糊、曖昧、連想,包括:譬喻、言外之音、謊言…;少年有超凡的記憶力,可以記下每個人說過的話,但卻不能輕鬆自如地和人交談;少年拒絕任何人與人間的肢體接觸,最大的容忍限度是伸出手掌和爸媽以五指相碰;少年最大的夢想是當個太空人到宇宙探險,這樣就可以每天獨處不用和任何人打交道。

這樣一個少年,他要說的故事可以很簡單,因為沒有艱澀的詞彙或難解的比喻、只有單純的平鋪直述,但故事也可以很深刻,因為每個我們習以為常、take for granted的單一事件,少年卻是採取全然不同的觀察角度,同時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哲學。

故事結尾,少年解決了「誰殺了貴賓狗」這個謎題,更意外找出了足以震撼生命的答案。少年最後以“I can do anything”做為探案紀錄的最後一句話,而在種種反差之下閱讀著的我,同時間彷彿也獲得了一股清新的力量。

ninikitt

Wednesday, September 06, 2006

比能力,更要比眼力

《比能力,更要比眼力》〈英文原名:Did You Spot the Gorilla?〉Dr. Richard Wiseman著 黃聿君譯 大塊文化,2006

這本書的英文原名《Did You Spot the Gorilla?直譯為「你看到大猩猩了嗎?」》點出了全書的菁華。

整本書的論點幾乎可以說是從一個簡單的科學實驗所衍生觸發出來。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製作了一齣三十秒短片,內容是三個白衣人和三個黑衣人在玩傳接籃球。影片中途,一個穿猩猩裝的人緩緩走進畫面,從六個人身邊走過,對著鏡頭槌胸,然後離開。自願參與實驗的觀眾在觀賞短片之前,被要求一邊看影片,一邊計算白衣人的傳球次數。短片播放完畢,教授詢問受試者,有沒有看到任何不尋常的事物,結果竟然只有少數人回答看到大猩猩。

Can you believe it?一開始我不相信。天底下有這麼離譜的事?!一隻大猩猩從人群中走過,這麼醒目突兀,怎麼可能看不到?!但是接下來的小遊戲,馬上讓我踢到鐵板。

在前言的尾聲,作者提供了一幅簡單的圖畫,裡頭是五隻大象和一隻大猩猩,要求讀者找出藏在裡面的大猩猩。由於大猩猩的所在位置實在相當清楚明確,因此我根本是在「嗤之以鼻」的不屑狀態下快速翻閱至下一單元,沒想到作者在闡述人為什麼會對近在眼前的事物視而不見時,接著輕描淡寫提到,正如同有些人在前言結尾的圖畫中因為大腦準備好要找大猩猩,所以沒注意到每隻大象的腳都有問題。SHOCK!!我慌張地翻回前幾頁,才赫然發現,對呀,明明每隻大象的腳都怪怪的,但為何我剛才完全沒注意到??於是我充份理解上述實驗的受試者為何會視而不見,而平凡如我,又忽略了周遭多少顯而易見的人事物…

基於個人本身的反躬自省,接下來我很認真地將作者在各章節逐步揭示的突破心理盲點四方法研讀完畢。這四大方法包括:「大腦就位」、「好的觀點是成功的一半」、「愈放鬆愈聰明」,以及「換一顆好奇的腦袋」。其實這四個方法如果一開始說穿了,就一點兒也不值錢,因為其實並不是那麼大不了的創新觀點。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這本書值得一看,因為與其說這本書給了我多少新知,倒不如說這本書給了很容易自以為是的自己一記當頭棒喝。

如果你是那少數目睹到大猩猩的狠角色,這本書仍然有其可取之處─起碼讀起來不乏味。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會不時穿插小實驗或小問題,讓讀者可以停下來動動腦。所以大家不妨放鬆心情,跟著這本有趣的書,一起邊唸邊玩。

ninikitt

蘇菲公主:
想要特別介紹一下中文本的封面繪圖〈by BO2〉。簡單的幾棟建築物中,每層樓面各自上演了不同的人生劇碼,然後……Did You Spot the Gorilla?

Tuesday, August 22, 2006

拳頭舉上天

《拳頭舉上天》
上大岡TOME著 蔡如婷譯 日月文化,2006

光看書名《拳頭舉上天》,一定想不透這本書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吧?!封面漫畫也提供不了什麼線索:一個漫畫人物握緊拳頭向上舉,同時標示出各部位的配合重點─視線保持在六十度、雙唇緊閉、肩膀放鬆、單手叉腰、腳打開與肩同寬。

到底是什麼內容??不經意瞄到副標─「五分鐘改變自己的六十種方法」後,一切終於水落石出,原來是關於自我改造,生活指導類型的書籍。

話說回來,到底是什麼樣的自我改變只需要短短五分鐘?

封面拳頭舉上天的漫畫,剛好可做為例證。作者解說道:明明手邊有不少雜事該做,卻只想偷懶,這時就要“腳用力一蹬”、“把拳頭高舉上天”,如此一來,幹勁自然就會湧現。過程不到五分鐘,卻可以將自己從“拖拖拉拉地獄”中解放出來。諸如此類,作者針對身邊、想法、心情、外表、溝通方式,搭配小丸子風插畫,洋洋灑灑羅列了六十種自我改變的小撇步。

逐條閱讀每個項目的內容,情緒會從一開始的好奇,逐漸受太過一目瞭然的圖文和支微末節的敘述所影響,而轉為些許的不耐煩,但耐著性子繼續讀下去,反倒體會到一股「因為瑣碎到無聊透頂而產生的微妙趣味」。

這種形容或許有點兒失禮〈對,你這沒禮貌的死小孩──自我想像作者的反應…〉,不過這並不是批評喔,內心其實是帶點兒佩服,佩服作者能夠一一找出日常生活中「知道卻沒有做到」的雞毛蒜皮事,而且一一親身挑戰成功。

自我改造畢竟是大工程,因此這些項目與其說是自我改造的方式,不如說是啟動自我改造計劃的一個小開關。誠如作者所說,「巨大的變化都是從細微改變開始的」,我想,重點應放在如何在心念轉動的瞬間,帶出第一步實際的作為,就算多麼微不足道,但誰知道呢,亞馬遜流域一隻蝴蝶的振翅也會掀起太平洋上的一場風暴。

ninikitt

蘇菲公主1:
大部分作者列出來的自我改變方法,如:毫無留戀地丟掉想丟的報章雜誌、忙碌時就把待辦事項列出來…是屬於可理解的常識範圍。但是,有空時就想想順口溜和冷笑話、每天睡前在鏡子前微笑五分鐘…??「呃…這樣做是會怎樣…?」臉上三條黑線中 -.-'''

蘇菲公主2:
我也要來玩自我挑戰,首選項目是“細數身邊的幸運”。待我實驗過後再來報告心得,呵呵。

Saturday, August 19, 2006

自己為自己舉行,一個人的儀式

野豬超能量~~~加持!

1. 左手叉腰,右手比出V字勝利手勢朝向天空,同時嘴裡喊出「野豬超能量~~~~」
2. 將高舉的右手V字拉到左眼前,然後平移拉到右眼前,同時屁屁往左擺,並喊出「加持!」

這是最近看的日劇「改造野豬妹」中,令我相當感興趣的片段。

在劇中,彰為了替野豬妹加油打氣,特別發明了上述的手勢和口號。而原本猶疑退怯的野豬妹,只要一比出這個動作並默念口號,就彷彿真的注入了神秘力量,能夠提出勇氣去面對眼前的難題。或許可以這麼說吧,這是野豬妹自己所舉行,賦予自己勇氣的私人儀式。

人心真是微妙呀,雖然可能是旁人看起來毫不相干、甚至可笑的事物,但只要打從心底相信,卻真的就能從中獲得滿足、安慰、勇氣、能量…。我不禁回想起過往,只有一個人、自己為自己所舉行的儀式…

國三那年,每天早上一進教室就會拿到八張左右的試卷。沒有安排考試時間,得自己抓空檔來寫,總之,晚自習前得彼此交換批改,登記分數,然後依照成績,接受賞罰。被賦予升學為唯一目標,日復一日在試卷中打滾的我,不知何時開始,一個人獨處時,常沒有任何特殊理由地就開始流淚。慘淡苦悶的歲月中,眼見元氣就將全數散失,唯一獲得能量的方式就是,自己為自己舉行一個人的儀式──沐浴。

和平日快速完成的淋浴不同,我會細心挑選柔軟蓬鬆的毛巾〈不是平常掛在毛巾架上的〉,找出珍藏的香皂和洗髮精〈不是平常放在浴室全家共用的〉,整個人浸在水放得滿滿的澡盆中,泡到手腳皮膚都變的軟泡泡才起身,最後不能忘記還要灑上香噴噴的痱子粉。儀式至此大功告成,身心積存的塵埃都隨著水一起被流放掉,整個人就像獲得祝福,神清氣爽起來。

對我來說,這不是普通的洗澡,而是一個自己和自己約定好的特殊儀式。所謂的特殊性在於,保密〈只有自己知道〉、不輕易舉行〈非到緊要關頭〉,以及特定的執行步驟和規矩。總之,信奉這個小小儀式的我,當用上最後一分意念和氣力完成儀式後,得以煥然一新、元氣滿滿地重返看似遙遙無止期的升學試煉。

現在回想當初,突然領悟到,或許舉行儀式的原因是,儘管筋疲力竭、無法喘息、沮喪到再也不想有任何作為,但內心深處一個小角落其實仍然想去相信,不管是什麼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作法;藉由一步一步完成所謂的儀式,其實想去相信,自己不會放棄。而儀式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求取考試滿分、變成校園大紅人…,因為儀式本身就已經是目的,只是想讓自己相信,自己還有機會改變,自己能夠改變。

你有沒有自己為自己舉行,一個人的儀式?

Do you believe?Do you believe in yourself?

ninikitt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瀕死之綠

《瀕死之綠》 乙一著 陳惠莉譯 尖端,2006

這是一部描寫小學校園生活的作品。

當回憶起小學生活,最先浮現腦海的會是什麼?

我的是下課後抱著球衝去操場,在藍天白雲豔陽高照下,和三五好友嘻嘻哈哈地打躲避球。這是我彌足珍貴的童年片段,但假如有人腦海中的畫面是,身陷灰暗慘綠、幾乎要窒息,身心遍佈血淋淋的新舊傷痕,而且無論怎麼呼喊、落淚、掙扎也都無從解脫的枉然呢?

閱讀前請先做好準備,《瀕死之綠》和充滿歡笑、青春、熱血的開朗小學生日記絕緣;雖然是以小學為背景,呈現的卻是變調的童年,一個在老師刻意帶領之下所演變而成的被欺凌實錄。

書衣上說這是「直探人心深層恐懼的驚悚佳作」,雖說如此,在我閱讀的過程中,相對於恐懼,倒是壓倒性地以憤怒為主要情緒。憤怒的原因當然包含:身為師表,怎麼可以誣蔑、栽贓,利用無辜的孩子當擋箭牌,來轉移眾人對自身無能的注意力?身為同學,怎麼能夠袖手旁觀,甚至神色從容地加入指責、欺凌的共犯結構?不過,憤怒積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氣,被欺凌的正雄「到底何時才要為自己挺身而出?」

有社會學者認為,將貧窮…等問題歸咎於個人不夠努力,是不負責任的「個人責備論」。的確,我認同,一個問題的發生,往往不是肇端於單一因子,也承認,有時候外在的結構性因素難免予人「勢不可擋」的無奈感慨;但在此同時,我卻也固執地相信,在這世上,唯一可以讓自己隨心所欲去改變的角落,只剩下自己的心靈。也因此,當看到正雄在學校遭受種種不公平待遇,卻只能被動地將所有委屈往肚裡吞,縱然心疼,卻也氣到坐立難安─憤慨正雄為什麼還沒認清「與其期待他人有所改變,不如自己先作改變」的現實?

進入故事尾聲,正雄終於如我期許的做了徹頭徹尾的改變。說是暴走也好,說是反撲也好,總之,正雄不假他人之手企圖終結整件欺凌事件。但出乎意料的是,相對於線性邏輯的以暴易暴、同歸於盡,正雄選擇了轉折。

閱讀過程中一直被憤怒情緒所掩蓋的我差點遺忘了,復仇的終點從來就不是報復成功,而是原諒與寬容。真是一個動人心弦的結局。

ninikitt

蘇菲公主:
在我的求學階段,「體罰的適用性」是當時正興起、且逐漸受到關注的議題。曾幾何時,「體罰」這個話題退溫,取而代之擷取眾人目光的是,國內外各式驚心動魄的校園暴力/欺凌事件。

這個世界之所以變成這樣,究竟是加害者與受害者增加了?還是旁觀者變多了??

Saturday, August 05, 2006

邊走邊啃醃蘿蔔

《邊走邊啃醃蘿蔔》 妹尾河童著 蔡明玲譯 遠流,2005

繼【窺視】系列,妹尾河童這一回的突發奇想是,周遊日本各地,探訪日本飲食生活的原點─醃蘿蔔。

妹尾的作品向來因為那充滿趣味以及別有洞見的細膩觀察,而引人入勝,然而這回的閱讀經驗卻有點兒遺憾,總覺得讀來不太帶勁兒、沒那麼暢快。應該是主題的緣故吧…醃蘿蔔?而且是以米糠醃漬出來的??嗯…不太確定呢,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似乎不是那麼能引起共鳴的食物吧?!

儘管如此,整本讀完還是增長了不少見識。縱然醃蘿蔔只是餐桌上沒什麼份量和地位的小小配角,但隨著當地風土民情的不同,卻能意想不到地呈現出多變面貌。倘若進一步探究起來,從醃蘿蔔的定義和分類、歷史演進、醃製方式,一直到消費市場、未來發展…等,儼然就是一門深刻的學問呢。

就像村上春樹說,不論什麼樣的On The Rock都有其哲學。櫻桃小丸子也說,草履蟲比人厲害,雖然是單細胞生物,但會行光合作用。

總而言之,可不要小看醃蘿蔔哪。

ninikitt

蘇菲公主:
妹尾河童在《邊走邊啃醃蘿蔔》自述:“我已經不年輕了,面對那個充滿好奇又孩子氣的自己也會覺得累。可是違逆不了只能苦笑以對。”

翻看書頁作者簡介中的出生年,換算一下,錯愕地發現,耶???妹尾先生今年已經七十六歲了!!!

雖然因為出版時間的落差,不清楚河童為了《邊走邊啃醃蘿蔔》這個企劃,全日本趴趴走時的實際年齡。但我想,就算變成一位「老先生」,河童應該還是不減其頑童色彩吧,呵。

Friday, August 04, 2006

蘭格漢斯島的午后

《蘭格漢斯島的午后》 村上春樹著 安西水丸圖 張致斌譯 時報,2002

閱讀村上春樹小說時,我常感到一種急迫性、必須一股作氣讀下去。處於這種半不由自主的自我驅策狀態,閱讀當下所感受到的氛圍是濃郁且深厚的,然而閱讀村上春樹的散文作品,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每回閱讀村上春樹的散文作品,特別是配有插圖的那種,就覺得週遭空氣變得清新,心也不自覺地輕飄飄起來。閱讀的方式很隨意,不必然得從頭到尾,翻到哪頁就從那裡開始吧,想停頓在哪篇就停頓吧,無所謂;又或者按捺住先閱讀文字的慣性衝動,光看插圖,然後放縱想像,這篇插圖會搭配上什麼樣的文字呢?總之,相較於閱讀小說時,分秒必爭的爆發力,閱讀散文時,可以小小奢侈地揮霍光陰,讓身心慵懶一下。

我常在想,村上春樹應該自有一套寫作節奏,上緊發條時的作品是小說,給發條上上油、滋潤一下時的作品則是散文。呼應著這樣的節奏,個人認為,閱讀村上春樹散文作品時最正確的態度和作法,應該是在腦袋發漲的午后,找間小店,一邊悠哉悠哉地啜飲冰水果茶,一邊不急不徐地翻閱。

就這樣,在夏日陽光過份燦爛的午后,我和我的《蘭格漢斯島的午后》,展開了一場暖洋洋、懶洋洋的重逢。

ninikitt

蘇菲公主:
村上春樹說,“抽屜裡塞滿了摺疊整齊捲好的乾淨內褲”是“人生中小而確切的幸福〈簡稱小確幸〉。”

我說,「衣櫃中掛滿了一整排風格各異的小洋裝,是人生中的小確幸。」

生命中的小確幸持續開發中……

Thursday, August 03, 2006

Are you a dog person or a cat person?

據說,人可以依照自己比較喜歡狗還是比較喜歡貓,而被區分為dog person 和 cat person。雖說這世上存在許多莫名其妙的二分法,這恐怕也是其中之一,但因為狗狗和貓貓實在是兩種從本質上就南轅北轍的動物,因此要據此延伸來分類人,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話說回來,假如被問到are you a dog person or a cat person,我的答案會是什麼呢?

周遭的親朋好友可能會毫不遲疑地搶著替我作答,「這還用說,當然是cat person囉!」

這樣說也是沒錯啦,畢竟我一看到貓咪就會kawaii、kawaii地驚呼,收藏品當中有太多貓咪的蹤影,以為四下無人時會喵喵叫嘗試和貓咪溝通,甚至發明了貓咪塗鴉當作自己簽名的一環…諸如此類的行為看在旁人眼中,自然容易將我作某種定位。

當然,我的答案並沒有跌破大家眼鏡,是的,沒錯,I am a cat person。不過答案可不是就這樣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身為各種可愛動物的愛好者,為求公平公正,在回答之前,可是將貓貓和狗狗的優缺點在腦海中,來來回回好幾遍、認真思考了好一會兒呢。

最後鄭重所下的結論是,雖然也很喜歡狗狗,但假如只能二選一,還是要選貓,因為貓咪除了長相、動作、叫聲…吸引我之外,最重要的,貓咪的貓格特質、思考邏輯、行為模式,更是具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卻又無法自拔想要持續關注、目光無法轉移的媚惑力。換句話說,貓咪在二選一問答中勝出的關鍵,正是這種無法一眼看穿而又百看不膩的魅力深度。

相信大部份的貓迷都有同感吧,有空就喜歡觀察貓咪的活動,而且看再久也不嫌煩。村上春樹也說,他經常“一整天就在邊觀察〈貓咪〉邊覺得不可思議啊不可思議啊之下過去了。”這絕對不是特例!愛貓的家母就曾發表針對家中貓咪的觀察報告:嘴邊一共有幾根鬍鬚、尾巴上又有幾圈紋路…除此之外,家母也常列舉家中貓咪種種怪異行徑,然後和我又笑又搖頭地推敲揣摩其動機。

突然恍然大悟,或許我們愛的不只是貓咪這個可愛的生命,還包括那因著貓咪種種謎樣複雜行為所衍生出來的想像。就這樣,貓咪不止盤據了我們的生活空間,更佔領了我們的心靈空間,身為cat person,只能甘拜下風。

ninikitt

後記:
近日發生「方尚文虐貓」慘案,相對於此,有網站在推動愛貓文化,更有網友擬化悲憤為力量,號召推動修法。這些積極的作為,讓我在氣憤心痛不忍之餘,真切地感受到一股暖意。我跟自己打勾勾,縱然一個人力量小,作為有限,但今後我也要為推動一個cat friendly的社會略盡棉薄之力。

Monday, July 31, 2006

我是丐幫旅行家















《我是丐幫旅行家》 邱一新著 天下文化,2006

繼《超完美!日本鐵道旅遊計畫》之後,很短的時間內,又再度邂逅了另一本旅行書─《我是丐幫旅行家》。看來在我的閱讀偏執症減輕後,我的閱讀版圖有日益擴大之勢,呵呵。

那麼,這回又是基於什麼動機來閱讀這本書呢?

老實說,一開始壓根兒沒注意到這本書的宗旨是作者如何以“化緣”的方式,展開人生一場又一場、或華麗或瘋狂的旅程。起初我只是在舒服的排版吸引下,隨意翻到其中一個章節,然後在毫不設防的心理狀態下,被作者所闡述的省錢購物究極手法─「殺價不要臉」,給逗得直發笑,心想,「非得好好研究這枚狠角色的旅行方式呀」,於是把書帶回家。

完整讀完後,怪怪不得了,雖然偶有聽聞飯店或機票贊助的旅行,但像這本書作者執行到如此徹底的程度,倒也真是開了我的眼界。在作者主動、大膽爭取各方贊助的情形下,竟然通常不是不花分文或是僅僅動用少許盤纏,就能像個大富豪,住進世界各地奢華飯店;更神奇的是,還能像個探險家,來到普通人鮮少抵達的蠻荒之地─亞馬遜雨林,以及世界盡頭─南、北極。總而言之,憑著一個「敢」字〈敢要、敢開口、敢行動〉,作者幾乎可說是闖遍天下。

真不禁讓我感嘆,人有千百種,旅行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這種窮和尚化緣旅行法的確相當吸引人,但我想,最要keep in mind的是,只要敞開胸襟、放膽去試,推開家門就可以是無限廣袤的大千世界。

ninikitt

Friday, July 28, 2006

相信颱風一如相信愛情

夏天,讓人期待的除了豔陽、沙灘、啤酒、比基尼,再怎麼說也不能少了颱風假吧!

一有新聞報導颱風成形,我就開始密切注意颱風動態,而當氣象局陸續發佈海上颱風警報、陸上颱風警報,一顆心更是揪在那裡七上八下,盼的無非就是放個颱風假。

颱風假對我有莫名的魅力。每逢颱風逼近,颱風假要放不放的節骨眼兒,我就雀躍不已,一邊發動念力全心相信這個颱風會帶來意外的假期,一邊喜孜孜的採買各式零嘴,有時兼租回多本漫畫。接下來就是守候在電視機前面,等待放假與否的最後定奪─當新聞跑馬出現「台北市明天不上班上課」的訊息,我就歡欣鼓舞,彷彿獲得愛人的回應;若是出現「台北市明天照常上班上課」,我則悵然若失,彷彿所愛非人。不過沮喪之餘,一如期盼下個男人會更好,我仍會提振精神,祈禱下個颱風爭氣點,讓我賺個颱風假。

坦白說,就算不必等到晚間十點新聞的宣佈,或多或少也可以推敲出明天會不會放假。往往同事看我如此期待,會故意潑冷水,「哎,看樣子也知道不可能啦!」這時我就會義正辭嚴地回答,「怎麼可以先放棄呢?我們應該要全心相信呀!!」

沒錯,面對颱風,我的一貫態度是:「相信颱風一如相信愛情」,相信這個颱風會讓我得償所願,一如相信真愛不死。不容許分毫懷疑,就算理智上有所遲疑保留,情感上,也要百分百投入,這是遊戲規則,同時也是玩家道義。

或許在這個年頭沒多少人會如此珍惜颱風假,更剩下沒多少人會由衷相信愛情,但我寧願選擇相信,就算是以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之姿。

ninikitt

蘇菲公主:
上聯:本島不歡迎體質貧弱之颱風,請增強或改道
下聯:本人不歡迎生性風流之男人,請專一或閃邊

Monday, July 24, 2006

超完美!日本鐵道旅遊計畫

《超完美!日本鐵道旅遊計畫》 Milly著 西遊記,2006

關於旅遊書,幾乎不曾單純為了閱讀而去閱讀。〈啊,話一出口馬上想到例外─我會閱讀村上春樹的旅行紀事,而且純粹性地當成作品來享受。不過之前可能也已經提過了,我小小閱讀遊戲中的常規,往往碰上村上春樹就會失靈,真是沒有辦法哪。〉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結果,是基於個人相當偏執的理由。斯斯有兩種〈或三種?〉,照我直覺性的分類,旅行書也有兩種,一種是工具書,一種則是遊記。

工具類的旅行書,對我而言,純粹是目的性閱讀和行動性閱讀。所謂的「目的性」,就是旅行出發前的種種規劃,以製造理想的行程;而所謂「行動性」,就是旅行中必須隨身攜帶,以因應行程中,諸如找餐廳、找落腳地、甚至點菜、給小費…等各式狀況。換句話說呢,通常是在特定動機下,才會閱讀旅行工具書。〈順帶一提,這類旅行工具書不少,但實際使用後,高下立判,如果沒有意外的話,Lonely Planet大致稱得上是這類書籍中的聖典吧!〉

相對於旅行工具書,遊記類的旅行書,閱讀的頻率更低。一來我偏執地認為,如果沒有要去某個地方旅行,就不用閱讀那個地方的遊記,不然讀了卻沒去,不是白忙一場。話說回來,如果去過某個地方,也不見得會想去閱讀相關的遊記。對我來說,旅行的心得或經驗是個人且私密的,萬一某個章節的內容褻瀆了我回憶中的最愛,那可是很受傷。

另一個影響我閱讀遊記的因素則是寫作者的態度。這當然又是另一番主觀認定,但偶爾在書店中翻閱暢銷旅行類作品,卻往往才看到作者自序,就放回書架了。傳播學中有所謂的「The Least Offensive Theory 〈LOT〉」,大意是說,儘量不要在傳播內容中出現讓觀眾覺得被冒犯到的人事物,以免遭到觀眾排斥。就像有人看到政黨口水戰就轉台,對我來說,LOT的運作邏輯也相當簡單明確─只要看到自我標榜的文字馬上就起反感。所謂自我標榜的文字,並不是指自封為達人…之類的,這種清楚明白的文字,我無所謂,頂多不認同,倒是言辭中那種隱隱透露出來,視自助旅行為正統且高貴的旅行方式的這種態度,讓我無法接受。

總而言之,因著這個、那個,種種偏執的理由,先入為主地排斥旅行書。不過這種自我設限,在遇到了《超完美!日本鐵道旅遊計畫》後,我想會慢慢開始調整。

不可諱言,一開始的閱讀多少出於和作者的淵源,但基於對自己的誠實與善待,如果開卷後不合己意,絕對馬上捨棄─社交性閱讀不存在於我的閱讀遊戲中。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這本書變成例外呢?一開始其實是被作者寫作的誠意所感動。開玩笑,在這個年頭出個旅行書還紮紮實實寫滿十萬字的,怕不多見吧?!當然我理解,量不等同於質,最最起碼,已感受到作者滿滿的心意。而細細思量轉變自己的觸發點後,我下了一個結論─恰如某些態度的旅遊書會惹惱我,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正是作者的旅人態度。從旅行前的精密規劃到旅行中種種奢華小願望的實踐,作者這種「精算後的放縱」態度,最是讓我欣賞。

也就是說,作者不是隨意隨便地走到哪、住到哪、吃到哪;相反的,行前會認真徹底地進行交通、訂房、飲食…等規劃。但做這麼多功課,不是為了追求「花費最小化」,而是要讓每分錢和每分鐘都能「效用極大化」,所以作者不會一昧想著省錢、節約,而是透過妥善規劃,來成就一套憧憬中的完美行程,同時又將計劃的樂趣也融入其中。隨著作者精算行程中的“乘車積分”、“住宿積分”,我彷彿也體會到那種不但「願望達成」,而且還「賺到了」的暢快滿足。

記得作者曾說過,往往是看了雜誌或網站的介紹,而埋下了再出發的動機。看完這本旅行書之後,我似乎也被啟發了─就讓我持續堆積對四國建築的憧憬,然後在未來某一天,時機成熟,開關啟動,成就出一趟私的旅行…

ninikitt

蘇菲公主:
作者自白為路癡,但卻成就了這樣一番驚人且經濟的縱貫日本大移動。向來覺得體內絕對少了方向感這條筋的我,敬佩之餘,不禁油然升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自我期許,呼呼呼…

Tuesday, July 18, 2006

廁所大不同

《廁所大不同》 妹尾河童著,林皎碧、蔡明玲譯 遠流,2002

妹尾河童的【窺視】系列,這一回的主題是廁所。

第一次接觸的妹尾作品是《工作大不同》,那一回的主題是拜訪各式各樣名人的工作場所,這一回的企劃重點則是聚焦在各式各樣的廁所。雖然場所不同,但同樣都是直率幽默的文字加上細膩的手繪圖,也同樣都在「特定場所」的討論框架之外,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觀點。我覺得這正是妹尾【窺視】系列引人入勝之處─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長,趣味盎然又配有精美插畫,因此可以像喝珍珠奶茶一樣,順順地、咕嚕咕嚕地一口飲盡;但同時,文章的細微之處又常不經意地出現角度新鮮、充滿好奇心的觀察,令人忍不住停下來,細細咀嚼順口奶茶中充滿Q勁口感的珍珠。

回到這本書的內容。食物有進自然就有出,廁所正是人們解決食物「出」的所在。不過真是有趣啊,每個人面對廁所的態度都不太一樣呢。有些人把廁所當做「機能性的場所」,速戰速決,解決了生理需求就離開,不會久留,但有為數不少的人可是把廁所當做書房、工作室、個人房間的延伸,在裡面進行五花八門的活動呢。除了在廁所裡閱讀文字之外〈從小說、雜誌、漫畫到購物型錄、火車時刻表都有〉,許多人習慣在廁所裡想事情,可能是進行寫作的準備,也可能是構思下一趟旅遊行程。更有人在廁所裡實際執行任務,查資料、打電話、折紙鶴、寫備忘錄…忙得不亦樂乎,甚至「就算在裡面吃飯也無所謂」。還有一些人則除了把廁所當做生理排洩的出口外,也把它看做心理排洩的場所,這些人會在廁所裡嘟嚷罵人、放聲大哭,總之是把廁所當做心靈療養、情緒轉換的地方。

其實仔細想想,在廁所裡進行的活動真的十分私人,畢竟一個人可以和其他人在同一個空間裡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甚至也可以一起洗澡,但通常一個人不會和另一個人一起噓噓或嗯嗯吧!這樣看來,廁所真的是一個人最能享有隱私的場所,也難怪廁所除了和人的生理息息相關,也能夠和人的心理緊密結合,可說是蘊含著各式各樣的人生觀呢。

ninikitt

蘇菲公主1:
書中受訪的日本女性有時會不約而同地表示,之所以隨時隨地保持廁所的清潔是因為從小就聽祖母、媽媽告誡「打掃廁所會變美人喔!」幾次看到這個說法之後,壞心眼的我不禁開始想,這究竟是婆婆媽媽的金玉良言,還是企圖誘拐女兒分擔家務的外交辭令?姑且不論我是否錯失了變身美女的大好機會,如果未來有了女兒,我應該也會灌輸她這個概念吧,嘿嘿嘿…

蘇菲公主2:
你知道嗎,現代的時尚精品如寬簷帽、高跟鞋、斗篷等,一開始的功能竟是為了保護身體不被穢物污染。原來,在中世紀的歐洲,都市居民處理糞尿的方式就是大清早打開窗子,然後把自家排洩物往外倒到街上。這種作法一直延續到十八世紀。就這樣,為了躲避從天而降和滿地堆積的「天然水肥」,寬簷帽、高跟鞋、斗篷…應運而生。時至今日,這些發明儼然已成為摩登女性的必有配備,恐怕再也沒有機會和任何穢物沾上邊。同樣是頭戴寬簷帽、身穿斗篷、腳踩高跟鞋走在歐洲街頭的貴婦,二百年前和二百年後的風情可是大大不同啊!

Thursday, July 13, 2006

Perfect

《Perfect》Natasha Friend著,Milkweed Editions,2004

之所以會拿起這本書,純粹是被一整片的粉紅所吸引,好夢幻的封面呀,不禁開始想像裡面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內容呢…?

小說的主人翁Isabelle是一個十三歲大的女孩。十三歲,嗯,正值青春期的teenage,如果以英文邏輯來看,十三可是邁入teenage的奇妙數字喔,十一不是,十二也不行,畢竟是從thirteen才開始有teen的啊。這樣說來,十三歲,其關鍵性應該不亞於日劇「大和拜金女」中松島菜菜子認可的二十八歲吧。日劇裡的菜菜子相信,女人在二十八歲到達巔峰,過了就開始走下坡,所以二十八歲是決勝負的關鍵年齡。現實人生中,到了十三歲,加上teen的尾巴後,身分馬上變成「兒童以上、成人未滿」,所以再怎麼說,十三歲,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儘管所謂的青少年時期,是這樣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處境有點兒尷尬的人生階段。

十三歲的Isabelle在小說開始的第二章,就被母親送去參加團體諮商課程,目標是經由心理輔導來治療她的飲食失調症。Isabelle在公開場合吃得跟小鳥一樣少,但私底下每個夜晚卻會潛入廚房,一掃而空冰箱中所有食物,然後再蹲到馬桶旁,把前不久才吞進去的東西全部吐出來。強烈厭惡自我的外在形象,永遠覺得自己腿太粗,屁股太大,於是必須壓抑食慾,但過分壓抑導致失控的狂吃,為了解決暴食的罪惡感,於是必須自我催吐,催吐後無可避免地又再次強化了對自我的厭惡…就這樣,少女陷入食物進與出的恐怖循環。

飲食失調症,這是Isabelle必須面臨的課題。除此之外,Isabelle的掛慮還包括學生餐廳的桌位安排,因為和誰同桌可是悠關個人在同儕中的身分地位。但無論如何,最最大、且難以啟齒尋求幫忙的難題終究還是─父親過世後「假裝一切沒事」的家庭。

小說的內容其實很平順(或平淡),很多議題只是點到為止,並不會很深刻、很深入地去探討,故事發展到最後,原本看起來沒有出口的死巷子,在十三歲少女的自我醒悟之下,終究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歡喜轉折。

充滿希望的結局。畢竟只有十三歲啊,還是pink一點好,什麼black or white or grey…還是等年紀大一點再說吧!

ninikitt

Thursday, July 06, 2006

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

《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 村上春樹、河合隼雄著,賴明珠譯 時報,2004

對話。
兩個角色之間的對話,小說家v.s.心理治療師。
兩個心靈之間的對話,村上春樹v.s.河合隼雄。

雖然村上春樹說,兩個人只是喝喝啤酒、吃吃美味的東西,「把腦子裡浮現的東西就那樣直接聊起來」,但倘若真以為會是隨意的閒扯淡、聊聊天,也未免太天真了。畢竟是兩個偉大的心靈啊,縱然再自我謙虛的表示不會用「困難的詞彙」,因為本來也就「不太知道那種東西」,但實際上對談的內容卻可是紮紮實實地從個體認同、選擇的社會態度…一直到當代社會現象和問題以及背後龐雜的歷史文化成因…,兩個夜晚的對話簡直就像是一場只有兩個人參加的迷你研討會。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是,對村上春樹這個人以及他創作的脈絡,得到了重新認識、重新理解的契機。彷彿自白般,村上春樹在對話中闡述了自己寫作的源起、精神和肉體的建設、思考的轉折,以及寫作過程的階段更迭…等等。

每次閱讀到這樣誠實坦率的文字,都會隱隱覺得不妥、有點兒不好意思,彷彿無意中窺視到了別人的內心世界。不過,村上的內心世界真的是引人入勝啊,僅僅藉由窺視的觸發,不知不覺間,也似乎讓人找到了某種解答,讓我確認了某種人生的方向。身處這快速反應、資訊過載的世代,我深切希望自己能夠體悟「當時間過去,那種大量直接的資訊像退潮般退去消失時」,「最後遺留下來的到底會是什麼」。

除了賜予我明白的智慧,也請賜予我不會錯過的力量吧!──對此,我暗自祈禱著。

ninikitt

Wednesday, July 05, 2006

After Dark/黑夜之後

《After Dark/黑夜之後》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 時報,2005

村上春樹,是我閱讀態度的例外,不是可讀可不讀的隨性狀態,而是一路跟隨的堅定信念。凡村上春樹必讀彷彿變為個人的閱讀傳統,無關潮流變遷,無關作品好壞,無關評價如何,這傳統的成型可追溯至大學時代,延續到今日,儀式必須照常舉行,不然無以為繼…

第一次和《After Dark黑夜之後》相遇是在一年多前的紀伊國屋,當時本來是打算在書店中打發約會到來前的零碎時間,不料卻看到了書架上的《After Dark黑夜之後》,顧不得約會在即,抓緊機會,第一時間就在店內或蹲或站地閱讀起來。一目十行、速戰速決的結論是─第一印象不佳。這號稱「村上春樹出道25周年,溫暖人心紀念代表作」,沒有打動我,同時我也不理解所謂的「村上大膽向自我的風格挑戰,村上向小說世界所邁出的全新一步」。總之,這不是一場令人驚豔的邂逅。

一年多之後,在隨機選擇的圖書館內和 《After Dark黑夜之後》再次相逢,我把她帶回家。J問,「不是看過且評價不佳?」我說,「我決定給彼此另一個機會再次認識」──這次我不囫圇吞棗,也不採用戰鬥閱讀姿勢,這次我要好整以暇,以從容不迫的姿態,正正當當地和 《After Dark黑夜之後》重新開始。

東京的午夜到清晨,故事以兩條軸線的形式各自向前延伸…。

其一軸線的起點是19歲的失眠少女。六個小時內,過去曾有一面之緣的青年、前女子摔角手的愛情賓館女經理、拋棄姓名藏身不見光賓館的打工女、不諳日文的中國妓女、暴起毆傷應召女的有條不紊專業人士,以及冷硬中國黑幫…陸續出現,在幽暗之中交織出形形色色的現實人生和各自的生存之道。另一軸線從失眠少女的昏睡姊姊身上展開。自發性陷入長眠的姊姊,成了名副其實的睡美人,而在存在不明的超現實空間中,監視器和不明男性的視線持續停留在睡美人身上…

看完了,我仔細想想,終究還是本可讀性很高的作品吧,但為什麼就是沒辦法產生以往的深刻感受?過去閱讀村上小說的經驗是危險的…一開卷就欲罷不能的我,總是在濃郁迷離似真是幻的情節中勇往直前、一股作氣推進到終點。但就像一口吞下一瓶烈酒誓必付出燒喉的代價,過度沉醉以致亂了閱讀步調的我,付出的代價是頭痛、胃痛、紅疹子或惡夢─生理總是迫不及待地呼應著心理,但也正是生理的種種不適,讓我得以證明確認我還在這裡,沒有被吸入書中的那裡,呼,好險。

於是我知道這次的閱讀經驗哪裡不同了,問題就出在讀完了之後,竟然安安靜靜、平平穩穩地從小說中全身而退。我想,我大概知道了為什麼評論家說這是部溫暖人心的作品。小說結尾,黑夜之後,黎明到來,失眠的妹妹結識知己,沉睡的姊姊即將甦醒。一切有了希望的可能─這不正是療傷系的特質?只是,仍難免想念過往村上小說中那種預期之外卻又讓人奮不顧身、無法保持安全距離的破壞系力量。

ninikitt

蘇菲公主:
倒也不是一昧地破壞,破壞之後往往意外地,也出現了治癒的可能,所以終究仍是療傷系的底子吧。只不過,本來就以療傷為目標的治療方式,對我來說,稍嫌溫吞;相較於此,根本放棄治癒,在棄絕過程中,種種內外在有形無形的破壞,更讓我著迷…

Sunday, July 02, 2006

第一次看球就上手

不懂足球。

絕非自謙,別說對於各隊戰力是一無所知,就連球員,恐怕除了貝克漢和羅納度,也叫不出其他的,差不多就是這樣一竅不通的程度。不過俗話說得好,「懂的人看門道,不懂的人看熱鬧」,遇上世足賽這種國際賽事嘉年華,儘管門外漢如我,也興沖沖地等待時機躬逢其盛。

但話說回來,不懂足球的人要怎麼看球才能看出樂趣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可是自行研發了解決之道,姑且將之命名為「第一次看球就上手」吧。經過實驗,不是我在老王賣瓜,效果可是滿點哪。為了讓其他不懂足球的民眾,也能找到看球的樂趣,這就野人獻曝為您說明如下。

「第一次看球就上手」,可以拆解為四式。

第一式:呼朋引伴。
個人將看球定義為社交活動。既是社交活動,當然必須要二個人以上同時同地進行,而且個人以為是愈多愈好。正所謂「人多好辦事」、「多子多孫多福氣」…咳咳咳,不好意思扯遠了…我的意思是,縱使不懂球,但「輸人不輸陣」,號召個三五人聯袂看球,氣勢上就會硬是領先一步。雖說多人聚集在一處看球,是有一不小心擦槍走火衍生事故的可能,但再怎麼想,一個人在家看球未免有點兒孤零零、冷清清;換句話說,一個人看球雖很安全但不適切,還是大陣仗、熱血沸騰點好。

第二式:注意風水。
成功「呼朋引伴」後,只達到了人和,還必須考慮「地利」,也就是必須慎選看球地點。個人認為頗負盛名的Sports Pub是滿不錯的一個選擇。既是Sports Pub,當然有專業的播放設備,如衛星直播、大型投影…等,視聽效果馬上加分。另外,承接「愈多人愈好」的觀點,每逢重要賽事,Sports Pub必定萬頭鑽動,臉上塗抹油彩或身著識別系統的球迷,三不五時還會主動喊口令、呼口號,帶氣氛,哪怕你原本心如止水,也保證變得洶湧澎湃喔。

第一式和第二式主張的是外在客觀條件,接下來要介紹的第三式和第四式,則強調內在主觀條件。

第三式:選邊站定。
好,當人對了,地方也對了,這時就要選邊站定。正如同看電影時,我們喜歡找出自己能夠認同的角色,看球亦是如此。儘量在球賽開始前就選好自己支持的隊伍,敵我分明之後就應援到底吧!你會發現,當有了支持的隊伍後,看球突然有了焦點,不再眼花撩亂,無所適從。要選擇幫哪個隊伍加油,不見得是經過理性思辯,對於不懂球的人來說,可能更是一種直覺、一種衝動,像我就基於相當搬不上檯面的理由,在德國 V.S. 阿根廷時,選擇了支持阿根廷。特別提醒的是,選邊之後的後續重點是「從一而忠」,也就是說,不要在球賽開始後,又因為其他什麼原因而想換邊站。像我選邊站好後,差點就在聽了德國隊教練帥氣的外號─「金色轟炸機」以及看到他帥氣的外型,而一度萌生倒戈之意,不過轉念一想,如果老是這樣換來換去,豈不敵我不分,失了重心,所以還是堅持最初的選擇。

第四式:全心投入。
「第一次看球就上手」的最後一式是「全心投入」。所謂的全心投入就是專注且移情,包含的面向如:默記重要球員或心儀球員的姓名或號碼,設法讓自己和自己支持的球隊感同身受…等等。如此一來,當球評喊到控球球員的名字時,你不會鴨子聽雷,當球員進球或成功搶球時,你能大聲歡呼,而當球員攻勢被阻,或傳球被擋時,你能搥胸頓足。總之全心投入後,你就能徹底體驗身為人的各種情緒變化。

實地演練上述四式後,保證你整個人就像搭了雲霄飛車,特過癮。以上是個人小小的心得分享,期待下次的共襄盛舉唷。

ninikitt

後記:
2006/6/30 德國 V.S. 阿根廷。台灣時間晚間十一點開賽。雙方你來我往、相持不下,1:1的戰況持續到延長賽,只好PK決勝負。最後比數4:2,德國讓阿根廷哭泣。

凌晨二點多步出Brass Monkey,耳聾聲啞,但身心皆high。大感動!

第一次完整看球就看到這麼精彩的,Lucky~~~當然囉,如果自己支持的球隊能獲勝,那就更完美了〈小貪心,呵呵〉。

Friday, June 30, 2006

OFF學

《OFF學》 大前研一著,陳柏誠譯 天下,2006

OFF學的副標題很吸引人─會玩,才會成功。書腰上也強調,OFF學引爆日本上班族休閒革命。

一般提到“休閒”這個概念時,多半直接聯想到閱讀、唱歌、旅行、釣魚…等“休閒娛樂活動”,不過大前研一對於休閒(或說是OFF)的定義顯然較為廣泛。簡單地說,如果ON是指“工作時間的生活”,OFF就是指“工作時間以外的生活”,所以書內集結的各篇連載文章中,大前研一除了提到自己在從事個人嗜好、興趣…等之時間、金錢的計畫和安排,更闡述了他個人對於夫妻相處之道、親子教育…等之想法與態度。

大前研一的OFF學雖然論述的層面涵蓋到工作以外的所有時間,但其實OFF學可以用一個精神一以貫之,那就是凡事都要有計劃的加以管理,對自己的休閒生活、未來的退休生活如此,對人際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亦然。

由於重視時間、金錢的再分配以及周邊效益的產生,大前研一發展出個人的購物哲學─重複購買符合自己需求的“標準物品”,以免除不必要的煩惱以及時間、金錢的浪費,所以大前研一固定配備Gold Pfeil的手提包、TUMI的電腦公事包以及由香港師傅訂做、款式一致的立領襯衫…。

面對家庭生活,大前研一也有一套管理標準。比如說,固定在週四晚上與妻子針對家庭內外部問題進行定期檢查。訂定一週一次的家人聚會,家庭成員要在會前共同分擔聚會的準備工作,而在聚會中,父親要儘量扮演司儀的角色,促進成員間的對話與交流…

類似上述的事例在書中不勝枚舉。總而言之,大前研一不認同隨意隨性,主張「凡事都要有計劃的加以管理」,時間、金錢、甚至周邊效益都要事先妥善規劃。

在閱讀的過程中,好幾次看到大前研一舉證的事例,都不禁在心中驚呼,「這真是太神奇了,好個大前研一,真是條硬漢啊!」──生性疏懶散漫的我,由衷佩服這種「硬漢派人生」。

我的意思是,無論是ON或OFF,都能有明確的目標,訂定精確有效率的計劃,同時以穩健的步伐,一步一步、確實地朝目前邁進,這若非在個人主張和意志的強烈貫徹下,是沒法子達成的吧?!我甚至還想像到,假如每個人都變成一本書,那大前研一這本書肯定是被擺放在暢銷書區的書架上,閃閃發亮的目標管理經典之作。

不過,崇拜敬佩之餘,內心也浮現一絲疑惑…「雖說是OFF,但正經八百的態度和ON沒兩樣嘛,這樣說來,ON和OFF的人生,都是勁量電池,又有什麼不同呢?總是這樣精準走在計劃好的人生道路上,有趣嗎?」

一想到大前研一連下班喝個小酒,都還要進行「目的性」談天,希望從外籍女服務生的身上獲取流行情報、國際社經資訊,我不禁想對他說:「嗨嗨,大前桑,偶爾也嘗試一下失控的人生吧…」

ninikit

後記:
次日跟M聊起這本書,同時大略解說大前研一凡事精心策劃、連太太也要有效管理的人生觀,M聽畢激烈地反應,「天啊,我最痛恨這種人了!新婚的朋友說,當初她老公是以未來二十年的家庭計劃書來向她求婚,我聽了只想說三個字,『離婚吧!』」

呵,縱然從世俗的標準來看,大前研一絕對稱得上是一位成功人士,但not my cup of tea,果然,不買賬的也是大有人在…

Thursday, June 29, 2006

追風箏的孩子
















《追風箏的孩子 The Kite Runner》Khaled Hosseini著,李靜宜譯 木馬文化,2005

依據阿富汗傳說,真主阿拉造完了世界的其他部份之後,看到遺留了一些垃圾,破土碎屑,擺在哪裡都不合適,於是把這些垃圾全收集堆放一處,即是阿富汗。─摘自《追風箏的孩子》,第二十二章,註解4。

阿富汗,彷彿永遠沾染著深沉複雜的悲劇色彩,這塊土地歷經滄桑,因那無止無盡蔓延的戰亂、戰亂、戰亂…

娓娓道來的故事,從這個被神遺棄的國度開始。

這是一個關於犯錯、贖罪與救贖的故事。所犯之錯,其罪名為背叛,懲罰是長達二十六年的愧疚和自我厭惡,而獲得救贖的唯一機會是正視自己的罪行,重新面對過去…。

背叛成立的先決條件是,當事人雙方擁有非比尋常的聯繫,且聯繫的基礎是信任,是親愛,也是相互依賴。正因雙方彼此本應互信,所以背叛的行為得以在某一人的意料之外產生;也正因雙方本應互愛、互賴,所以一旦背叛的行為發生,其結果一如揮舞銳利的雙面刃─不僅中傷了背叛的對象,同時也傷害到背叛的發起者,這傷口深沉難癒,帶來之痛更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我還有最後的機會可以作決定,決定我要當什麼樣的人的最後機會。我可以走進巷子,為哈山挺身而出─一如往常他屢屢為我挺身而出,接受可能的下場。或者,我可以跑開。最後,我跑了。

阿米爾和哈山在同一個大家庭誕生。一個是少爺,一個是僕人,中間難免存在階級這條無形的分隔線,但由於喝同一個奶媽的奶,一起玩耍、一起長大,所以兩人仍是關係密切,直到阿米爾親眼目睹不堪的悲劇降臨在哈山身上,卻受到恐懼、懦弱、卑鄙…等情緒交纏,沒有出手阻止,背叛的當下,彼此的人生漸行漸遠。

命運之輪不停歇地向前滾動,少年各自長大成人,各自背負生命重擔,不料原本從此岔開的兩條直線,在意想不到的轉折下,竟重新出現了交錯的可能─這可能性雖是一個契機,更是一個考驗。其實或許考驗早在二十六年前,當斷線的風箏隨風遠颺,追風箏的哈山對阿米爾承諾「為你,千千萬萬遍」的那一刻就已開始,只是當時阿米爾選擇了退縮,選擇了迴避。二十六年後,阿米爾終於不再袖手旁觀,以自己的性命和安穩的家庭生活為賭注,奮不顧身地救回了哈山之子索拉博。

故事尾聲,阿米爾發自內心對哈山之子索拉博說出「為你,千千萬萬遍」,那一刻,生命與生命之間出現了圓滿的循環,阿米爾終於得以從自我迴避多年的黑暗陰影中解脫…

縱使贖罪並不必然帶來幸福,但我彷彿已經在索拉博不經意的一抹微笑中,得到了溫暖的力量。

ninikitt

後記:
在網路上搜集了一些阿富汗的資料,這個國家的歷史和希望,可以說是具體展現在國旗之上。阿富汗國旗是黑、紅、綠三色加上國徽及清真寺。國徽中的清真寺是阿富汗的宗教信仰和主要國家象徵。黑色是過去百年來戰亂頻仍、動盪不安的歷史縮影;紅色象徵浴血奮戰、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綠色則是期許未來的繁榮與平安。

國旗圖片和介紹摘錄自「全球旗幟會館」http://www.globalflag.idv.tw/index.htm

Wednesday, June 28, 2006

堀江貴文的新資本主義

《堀江貴文的新資本主義》 堀江貴文著,黃麗貞譯 小知堂文化,2006

在誠品偶然邂逅這本書〈對於書,通常採取「相逢自是有緣」的開放態度,鮮少主動鎖定特定作品〉,出於好奇,一鼓作氣讀完。

書本封面特別標示「想成為億萬富翁?答案就在這裡。」但就像看完偉人傳記不會自然而然跟著變成偉人是一樣的道理,我完全不認為看完有錢人寫的書就會變身有錢人。我好奇的對象不在致富的秘訣,而是堀江貴文這個人。

對這個名字的印象模模糊糊。搜索腦袋中有限的資訊,得出的初步結論是─應該是號響噹噹的人物吧,畢竟年紀輕輕就身價不凡,但也絕非傳統的青年楷模,因為好像記憶中的媒體報導是負面居多…

在這樣零碎的認知下,我展開了堀江貴文的新資本主義問答之旅。說是「問答之旅」是因為整本書是以問答方式進行,就像以前國高中的考前衝刺一百題,堀江貴文在書中提出了82道選擇題,每道題目除附上堀江式正解還加贈堀江式說明。閱讀的過程很像在玩猜猜看的遊戲,一方面勾選自己認為的正解,一方面猜測堀江的正解。

完成這趟問答之旅後,關於商業知識,嗯,可能提升了千分之零點一八吧…關於致富的具體作法,嗯,大概提昇了千分之零點二三吧…倒是關於堀江貴文這個人的性格和為人,腦海拼圖的完成度迅速提高到八成之多。

個人以為,簡而言之,從堀江個人至上、能力決定論、結果勝於過程…等信念來看,堀江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梟雄。

文章通篇充斥著堀江個人的主張判斷,以斬釘截鐵的方式告訴讀者什麼才是正確的,什麼才是該做的。堀江是這麼全心全意地信奉自己,以致讀著讀著,我彷彿看見堀江戴著「成功者」的皇冠,披著「有錢人」的彩帶,神氣活現地站在我面前。沒錯,我深深覺得堀江之所以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地闡述他眼中的“不二法門”,完全是基於他24歲創業、27歲公司上市、30歲建立百億帝國、33歲擁有數百億身價的「豐功偉業」。但假如今天他失敗了,書中的言論還是不容動搖的真理嗎?

正如堀江自己在Q14所闡述:「書店商業書籍區中的『成功者格言』,對實際的商業活動並無助益。那不過是作者用來炫耀的書籍。」我也認為掘江這本書充滿了自利的動機:一是自我標榜,二是自我合理化,三是自我宣傳。於是相當壞心眼的我開始期待,不知日前因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偽造有價證券報告書等罪行遭到檢控的堀江,會不會在堀江帝國毀滅之後出一本“堀江貴文的新資本主義教訓”?

ninikitt

後記:
寫完讀書心得後,一時心血來潮在google上鍵入「堀江貴文」,以下摘錄幾點我感興趣的搜尋結果。

1. 東大在學期間成立邊緣有限公司(on the Edge),後中輟將組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2. 承接日本最大的免費網路撥接供應商活力門(Livedoor)的所有業務,將原Edge公司名稱改為活力門。
3. 辦公室設在東京新地標「六本木新城」,開法拉利跑車,以美食和每日八小時睡眠為生活信條,名列媒體調查最受崇拜企業家。
4. 收購日本職棒大阪近鐵水牛隊失敗。
5. 「惡意併購」富士電視台大股東「日本放送」失敗。
6. 以無黨籍的身分參與眾議員選舉敗選。
7. 涉嫌在金融市場散佈不實資訊、拉抬股價、做假賬活力門醜聞造成東京股市大幅下跌,由於投資者的恐慌性拋售,東京證券交易所不得不決定提前10分鐘收市。

桃子有喜

《桃子有喜》
〈日文原名:就是這麼有了〉櫻桃子著,銀花譯 尖端,1998

因為喜歡卡通「櫻桃小丸子」,所以當知道小丸子的作者有文字作品時,自然而然就想看。〈題外話,我家老爹永遠記不得「櫻桃小丸子」這五個字,每次見我看「櫻桃小丸子」笑到東倒西歪時,就會不以為然,搖搖頭說:啊,都幾歲的人了,還在看“小桃丸子”…〉

在《桃子有喜》之前,曾拜讀過《桃子罐頭》、《猴子馬戲團》,但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於是當多年之後,當我與小丸子作者另一著作在圖書館中偶然相逢時,掩不住驚喜的我,馬上抱著書去櫃檯check out。

《桃子有喜》的主軸是小丸子作者從懷孕、生產到產後的生活體驗。不改過往的敘事風格,小丸子作者以其一貫“自然到大膽奔放”的方式來描繪日常生活的雞毛蒜皮小小事。怕沒看過系列作品的你,不是很能體會何謂“自然到大膽奔放”的敘事風格,就由我舉個例子說明好了。

就以「便秘」這個章節為例吧!如何,能夠大方地以「便秘」為題,應該相當自然奔放了吧,但作者的功力豈是僅止於此。

一天輕鬆通便數次,自封為「通便使者」的作者,打從心底以這項能力自豪。但這位「排便非常出色的孕婦」,某天竟然面臨了兩天沒嗯嗯的困境。避免進一步傷及「排便女王」的尊嚴,小丸子作者毅然決定當天「要在廁所中做個了斷」。就這樣,整個章節儼然成為作者的“血淚排便史”。

受排便強烈意志貫穿的小丸子作者,彷彿在介紹料理烹飪方式似的,以極其自然的口吻,鉅細靡遺地說明從坐上馬桶後的每個步驟,包括:姿勢、力道、小訣竅、相關器官的連帶運作,甚至還有“誘敵出洞”的心理戰術…〈抱歉,沒辦法像作者那麼自然奔放的我,不得已使用了“誘敵出洞”這個隱喻,至於具體相對應的指涉對象,請自行發揮想像。〉總而言之,小丸子作者硬是花了長達22頁的篇幅來陳述整個戰役的來龍去脈,而在這其中,大便、直腸、肛門…等“觸目驚心”的字眼,就這樣大剌剌地隨處現身,魄力十足。如何,現在你有稍微領悟我所謂“自然到大膽奔放”的敘事風格嗎?

話說回來,雖然小丸子作者總給人一種“呼啦呼啦” 的印象〈個人私家用語,意指“吊兒郎當”〉,但根據我敏銳的女性直覺,小丸子作者事實上應該稱得上一枚“狠角色”。怎麼說呢?你看,會主動做功課,閱讀以懷孕為主題的書報雜誌,且遵照辦理養份攝取原則的孕婦,相當認真吧!還有喔,當被告知可能得剖腹生產時,不是以「哎呀,要帝王切開術就帝王切開術吧」這種呼啦啦的態度因應,反而是仔細追溯各式各樣相關報導唷。〈題外話,到底是為什麼「剖腹」又被稱為「帝王切開術」啊?第一次看到這個名詞的我,簡直快笑翻過去了…〉不過,根據個人觀察,再怎麼說,最具關鍵性的例證也應該是,能夠在懷孕期間嚴格控制體重上升速度,並且在產後藉由飲食管理,一鼓作氣在一個月內恢復產前體重!!

個人深深以為,能夠做到這個地步,就算外表再怎麼隨便,態度再怎麼呼啦,也絕絕對對是“狠角色”一枚沒有錯。

ninikitt

Tuesday, June 27, 2006

少年H

《少年H》 妹尾河童著,賴振南譯 小知堂文化,1998

之所以在圖書館拿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作者─妹尾河童。

面對茫茫書海,雖然不時有美麗的邂逅,意外開發到愛不釋手的作品,但大體上來說,從眼睛看到書皮上提供的資訊,傳遞給大腦短時間消化,到下達指令叫手把書從書架中抽出,隱隱還是有一套運作邏輯,這套選讀邏輯簡而言之就是:作者,作者,作者!!!沒錯,雖然對很多事都毫無忠誠,且見獵心喜,看到產品新登場就躍躍欲試,唯獨對於書本相當例外,只要認定了某位作家,就會忠實跟隨〈當然啦,也不是沒發生過跟隨到半路,感覺似乎所託非人,勉強持續,果不其然一頭撞進死胡同…〉。

Anyway,當時就是因為眼睛掃到作者欄位是妹尾河童,於是決定借閱。回家後,J拿起我借回的書,不懷好意的說:「喔~少年H耶…」聽到那個加重的H,才突然想到,ㄟ~~~書名好像有點兒不良…

事實不然。套句外國小說書衣上常見的推薦詞─definitely a page-turner〈真覺得沒有比page-turner更適切的形容,傳神地描繪出遇到好書不忍釋卷的心情〉。上下兩冊的《少年H》正是如此。

H是主人翁,一個神戶少年,之所以被稱作H是因為母親在日洋雜處的神戶,學了洋人的作法,將少年名字的英文發音H繡在衣服上。全書藉由H的眼睛敏銳地看世界,更藉由H的口直率地說故事,而身為讀者的我,就這樣不由自主,以輕快─沉重─滯礙的節奏,身歷其境了日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前─戰時─戰後…

關於二次大戰,我淺薄的知識恐怕僅止於國高中的歷史課本,而且什麼年代、事件、戰役,也差不多忘光到會被歷史老師敲頭的程度。的確,關於二次大戰,我所認知的,不但片斷而且表面,但是透過H真誠無偽的描述,我好像可以稍稍具體掌握到戰爭中一些有別於姓名、地點、時間、勝負結果…,一種更貼近生命、更貼近心靈的東西。

戰場不侷限於火線,戰事也不分軍人與平民百姓。

日常生活中上演著心戰─政府從合乎「國家需要、國族精神」的角度,教導民眾摒棄一切「政治不正確」的東西,從服裝、語言、運動…一直規範到宗教,緊緊束縛所有人的身心靈魂,一旦違反,有時付出的代價是生命。

就算撤退到大後方,一旦燒夷彈投下,平日街道上再平常熟悉不過的一個轉彎,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分隔線。因為生死只在一線間,所以戰時的生命顯得如此珍貴,但同時生命卻又是如此微不足道,傷亡不過是官方報告中的統計數據,生離死別的事實不用搬上決策者的檯面,背後的故事,不需要被知道。

但,背後的故事,真的不需要被知道嗎?至少,少年H不這麼認為,不然他不會如此詳實地紀錄。每一個看似平淡無奇的片斷,累積起來就是一個人生。這人生的意義,唯有貼近,才能體會;這人生的教訓,唯有記憶,才能傳承。

ninikitt

蘇菲公主:
據說,因為人的生命太短,短暫到無法親眼目睹、親身體會此刻事件的他日後果,所以才會在當下為所欲為,戰爭是一例、生態破壞是一例。倘若將人類的生命延長到千年、萬年,親嘗苦果的始作俑者,終將悔不當初。

放本書在腳下,飛起來才不孤單

來聊聊關於閱讀的二三事。

閱讀在我的生活中佔有相當比重,沒事的午後,一本書、一杯茶就足夠,相當容易打發的休閒性格。

因為看書的速度快,一個不小心又會出現「卯起來看完」的症狀,所以就算有時作息受限看得比較少,平均下來,不含報章雜誌類,一個月也至少看了五本書,恰恰好是市立圖書館個人借書量和借書期間的上限,輕鬆又不至於遲緩,小步舞曲節奏的讀書步調。

關於閱讀的內容,最初相當偏食,只看文學類、故事性濃厚的作品,尤其偏愛國外小說家的小說或散文隨筆,後來因為工作的緣故,慢慢開始接觸原本相當排斥的商業、管理…等功能性著作,再加上閱讀來源的轉變─從到書店買書回家看,變成到圖書館借書回家看,從此閱讀的守備範圍逐步擴大。

說到「閱讀來源」的轉變,就不得不順帶一提「閱讀態度」的轉變。

早期基於對文字的佔有慾,對新書紙張觸感和味道的迷戀,看中意的作品就想搬回家,執念很深。經歷多次搬家之苦後,突然醒悟,真正帶來滿足的,畢竟是文字的內容和閱讀的經驗,而不是書體本身,既然如此,又何必執著於擁有一本書呢?於是開始大量利用圖書館。

在書架與書架中散步,不見得要搜索熟悉作家的作品,只要眼光掃到投緣的書名或封面,也可以帶著小小冒險的心情,辦理借閱。因為不必擁有,於是不用擔心花了錢購買的書不夠精采,不用擔心書櫃空間不足,不用擔心搬家麻煩…,不再患得患失,重擔彷彿一下減輕,閱讀的態度變得雲淡風清,閱讀的視野也海闊天空起來…

我喜歡這樣的轉變。

ninikitt

蘇菲公主:
一踏進圖書館,空氣和視線彷彿都起了變化。對我來說,圖書館是個神奇的空間,適合進行各種不同程度的微妙探險,不過,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Friday, June 23, 2006

這個季節關於昆蟲的幾個提問(下)

如果說,飛螞蟻對我造成的失血指數,相當於被等級五的戰士用鐵劍砍個幾刀,那遇到強哥的我,失血指數顯然就是被等級三十五的法師,同時用火球和冰椎攻擊。換句話說,這刺激絕對不僅止於惱人的程度,毋寧就是被人用三百噸榔頭迎面重擊的巨大震撼。

我常常在想,強哥搞不好是我宿命中的天敵。所謂天敵就是一旦遇到了就沒輒,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兒,所以我每回遇到強哥往往都是無條件投降,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也是我不敢直呼其名諱(蟑螂,oh my god,光打出這兩個字就已經感到噁心),也不叫其江湖行走的稱號(小強),而改稱其為強哥的原因。哥者,敬語也,倒不是說我多麼尊敬這種生物,只是代表內心那種全然無解的畏懼。

無事的午夜,和J牽手漫步於街頭,正兀自體會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小幸福,突然一隻長老級的強哥現身,朝我迎面而來,直覺的生理反應,馬上抽手,尖叫,跳往一旁閃躲,驚魂未定之餘,恨恨拋下一句:「沒事幹嘛出來逛大街嚇人!!」只見J好整以暇地回答:「怎知是他嚇你,搞不好是你嚇他?!」好像頗有禪機,但天敵過境之下,實在無心體會…

另一回,無意中看到國外插畫家的作品,畫冊大意是說,世人會養狗養貓當寵物,強哥也想當寵物,於是處心積慮接近人類,想被收養,可是不是被尖叫的淑女從身旁逃開,就是被厲害的主婦追打…故事如何結尾記不清楚了,因為這個「強哥想當人類寵物」的想法已經把我嚇呆,嚴重影響大腦的運作,一整個無言。J不懷好意假裝博愛地說,「你看,小強好可憐啊,都沒人愛,他其實只是想交朋友耶…」我恨恨回答,「吵死了,這是一個變態的故事,我一點兒也不想設身處地為強哥著想,只希望他不要靠近我就好!」

有時覺得自己真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地球人,因為在畏懼強哥到手足無措之餘,竟然開始質疑為什麼地球上要有強哥這種生物。

我恨恨地問,「生態不是講求食物鏈的平衡嗎?又沒有什麼生物特定要以強哥為食物,這樣說來,就算世界上沒有強哥,也不會對其他生物造成什麼影響啊!」J回我,「這樣說來,人類也可以消失了,因為不但沒有生物只以人類為食物,人類還會把別的生物搞到滅種。」

這番發言讓我啞口無言,只好認份地接受與強哥共存的事實。但偶爾,我仍會偷偷想像一個沒有強哥的地球,果然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地球人。

ninikitt

蘇菲公主:
媽媽對我說,「哎,你現在會怕小強,等以後生了小孩就不會怕了啦!」
怪哉,原來「生小孩」竟是我內心中無名畏懼的解決之道。

據我所知,「生孩子」好像還是其他兩種女性無解病症的通用解藥。
「生理痛?!以後生了小孩就不會痛了啦!」
「胸部小?!以後生了小孩胸部就會變大了啦!」

原來生了小孩,很多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啊~~~
「最好是這樣!!」很不受教的我,內心如此的OS…

這個季節關於昆蟲的幾個提問(上)

又到了梅雨季。每年到了這個時節,就像是上帝突然扭開了天空的水龍頭,雨嘩啦嘩啦地直直落下,然後到了傍晚,想到了水龍頭還開著,霍地扭緊開關,於是雨倏然停止,留下的只是濕重的褲管,以及……七零八落的飛螞蟻屍體…!!

飛螞蟻─這是正確的學名或俗名嗎?好像有人稱呼它是白蟻,但我從小到大都是叫它飛螞蟻。名稱是什麼我不清楚,但百分百確認的是,比起濕濕重重黏在小腿上的褲管,梅雨季節的生活中,更令我煩惱的就是這一批又一批、飛來隨即迅速死去的飛螞蟻。

你一定也在大雨過後的夜晚見識過這種昆蟲。彷彿被雨催生,同時又受光吸引,像敵機來襲,飛螞蟻以極不穩固的飛行翅膀和極不穩定的飛行姿勢,堅決且成群地朝光亮的客廳、房間…出發。

在我粗淺幼稚的分類中,世界上的生物大致可分為動物、植物和昆蟲,其中,對於昆蟲這一類我最是沒輒,彷彿遇見了天敵,莫名其妙的恐懼,氣勢上、心態上都相對弱勢。於是每當大軍來襲的傍晚,當一般人正好整以暇地看電視配晚餐,我卻是心驚膽跳、嚴陣以待:一邊詳細觀察飛螞蟻的飛行路線和飛行動態,一邊鼓起勇氣拿出電蚊拍主動迎戰。

飛螞蟻真是一種神奇的生物。明明有翅膀,卻極不穩固,於是飛螞蟻飛一飛,翅膀掉了,變成「爬螞蟻」。不像單獨行動的蚊子,飛行路線低調且難追蹤,成群結隊的飛螞蟻,飛行路線相當高調,大老遠就看到,可謂一目了然。但飛螞蟻的飛行路線還是很難捉摸,原因是,明明就看著它往光源飛去,正鬆口氣,怎麼不一會兒,突然又歪七扭八、沒頭沒腦地朝自己的頭臉掉了下來。對我來說,這實在是太大的刺激,太‧恐‧怖‧了。

所幸和飛螞蟻之間的戰役不會延續太久,通常當我精疲力盡、歇斯底里,瀕臨崩潰邊緣時,惱人的敵機突然就不見了,我想不是撤軍,從地上的屍首判斷,推測是自然殞落。

雖然不戰而勝,但還是,我想問,「飛螞蟻啊,飛螞蟻,我們之間的接觸可否不要如此頻繁且密切?」

nini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