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2, 2006

拳頭舉上天

《拳頭舉上天》
上大岡TOME著 蔡如婷譯 日月文化,2006

光看書名《拳頭舉上天》,一定想不透這本書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吧?!封面漫畫也提供不了什麼線索:一個漫畫人物握緊拳頭向上舉,同時標示出各部位的配合重點─視線保持在六十度、雙唇緊閉、肩膀放鬆、單手叉腰、腳打開與肩同寬。

到底是什麼內容??不經意瞄到副標─「五分鐘改變自己的六十種方法」後,一切終於水落石出,原來是關於自我改造,生活指導類型的書籍。

話說回來,到底是什麼樣的自我改變只需要短短五分鐘?

封面拳頭舉上天的漫畫,剛好可做為例證。作者解說道:明明手邊有不少雜事該做,卻只想偷懶,這時就要“腳用力一蹬”、“把拳頭高舉上天”,如此一來,幹勁自然就會湧現。過程不到五分鐘,卻可以將自己從“拖拖拉拉地獄”中解放出來。諸如此類,作者針對身邊、想法、心情、外表、溝通方式,搭配小丸子風插畫,洋洋灑灑羅列了六十種自我改變的小撇步。

逐條閱讀每個項目的內容,情緒會從一開始的好奇,逐漸受太過一目瞭然的圖文和支微末節的敘述所影響,而轉為些許的不耐煩,但耐著性子繼續讀下去,反倒體會到一股「因為瑣碎到無聊透頂而產生的微妙趣味」。

這種形容或許有點兒失禮〈對,你這沒禮貌的死小孩──自我想像作者的反應…〉,不過這並不是批評喔,內心其實是帶點兒佩服,佩服作者能夠一一找出日常生活中「知道卻沒有做到」的雞毛蒜皮事,而且一一親身挑戰成功。

自我改造畢竟是大工程,因此這些項目與其說是自我改造的方式,不如說是啟動自我改造計劃的一個小開關。誠如作者所說,「巨大的變化都是從細微改變開始的」,我想,重點應放在如何在心念轉動的瞬間,帶出第一步實際的作為,就算多麼微不足道,但誰知道呢,亞馬遜流域一隻蝴蝶的振翅也會掀起太平洋上的一場風暴。

ninikitt

蘇菲公主1:
大部分作者列出來的自我改變方法,如:毫無留戀地丟掉想丟的報章雜誌、忙碌時就把待辦事項列出來…是屬於可理解的常識範圍。但是,有空時就想想順口溜和冷笑話、每天睡前在鏡子前微笑五分鐘…??「呃…這樣做是會怎樣…?」臉上三條黑線中 -.-'''

蘇菲公主2:
我也要來玩自我挑戰,首選項目是“細數身邊的幸運”。待我實驗過後再來報告心得,呵呵。

Saturday, August 19, 2006

自己為自己舉行,一個人的儀式

野豬超能量~~~加持!

1. 左手叉腰,右手比出V字勝利手勢朝向天空,同時嘴裡喊出「野豬超能量~~~~」
2. 將高舉的右手V字拉到左眼前,然後平移拉到右眼前,同時屁屁往左擺,並喊出「加持!」

這是最近看的日劇「改造野豬妹」中,令我相當感興趣的片段。

在劇中,彰為了替野豬妹加油打氣,特別發明了上述的手勢和口號。而原本猶疑退怯的野豬妹,只要一比出這個動作並默念口號,就彷彿真的注入了神秘力量,能夠提出勇氣去面對眼前的難題。或許可以這麼說吧,這是野豬妹自己所舉行,賦予自己勇氣的私人儀式。

人心真是微妙呀,雖然可能是旁人看起來毫不相干、甚至可笑的事物,但只要打從心底相信,卻真的就能從中獲得滿足、安慰、勇氣、能量…。我不禁回想起過往,只有一個人、自己為自己所舉行的儀式…

國三那年,每天早上一進教室就會拿到八張左右的試卷。沒有安排考試時間,得自己抓空檔來寫,總之,晚自習前得彼此交換批改,登記分數,然後依照成績,接受賞罰。被賦予升學為唯一目標,日復一日在試卷中打滾的我,不知何時開始,一個人獨處時,常沒有任何特殊理由地就開始流淚。慘淡苦悶的歲月中,眼見元氣就將全數散失,唯一獲得能量的方式就是,自己為自己舉行一個人的儀式──沐浴。

和平日快速完成的淋浴不同,我會細心挑選柔軟蓬鬆的毛巾〈不是平常掛在毛巾架上的〉,找出珍藏的香皂和洗髮精〈不是平常放在浴室全家共用的〉,整個人浸在水放得滿滿的澡盆中,泡到手腳皮膚都變的軟泡泡才起身,最後不能忘記還要灑上香噴噴的痱子粉。儀式至此大功告成,身心積存的塵埃都隨著水一起被流放掉,整個人就像獲得祝福,神清氣爽起來。

對我來說,這不是普通的洗澡,而是一個自己和自己約定好的特殊儀式。所謂的特殊性在於,保密〈只有自己知道〉、不輕易舉行〈非到緊要關頭〉,以及特定的執行步驟和規矩。總之,信奉這個小小儀式的我,當用上最後一分意念和氣力完成儀式後,得以煥然一新、元氣滿滿地重返看似遙遙無止期的升學試煉。

現在回想當初,突然領悟到,或許舉行儀式的原因是,儘管筋疲力竭、無法喘息、沮喪到再也不想有任何作為,但內心深處一個小角落其實仍然想去相信,不管是什麼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作法;藉由一步一步完成所謂的儀式,其實想去相信,自己不會放棄。而儀式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求取考試滿分、變成校園大紅人…,因為儀式本身就已經是目的,只是想讓自己相信,自己還有機會改變,自己能夠改變。

你有沒有自己為自己舉行,一個人的儀式?

Do you believe?Do you believe in yourself?

ninikitt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瀕死之綠

《瀕死之綠》 乙一著 陳惠莉譯 尖端,2006

這是一部描寫小學校園生活的作品。

當回憶起小學生活,最先浮現腦海的會是什麼?

我的是下課後抱著球衝去操場,在藍天白雲豔陽高照下,和三五好友嘻嘻哈哈地打躲避球。這是我彌足珍貴的童年片段,但假如有人腦海中的畫面是,身陷灰暗慘綠、幾乎要窒息,身心遍佈血淋淋的新舊傷痕,而且無論怎麼呼喊、落淚、掙扎也都無從解脫的枉然呢?

閱讀前請先做好準備,《瀕死之綠》和充滿歡笑、青春、熱血的開朗小學生日記絕緣;雖然是以小學為背景,呈現的卻是變調的童年,一個在老師刻意帶領之下所演變而成的被欺凌實錄。

書衣上說這是「直探人心深層恐懼的驚悚佳作」,雖說如此,在我閱讀的過程中,相對於恐懼,倒是壓倒性地以憤怒為主要情緒。憤怒的原因當然包含:身為師表,怎麼可以誣蔑、栽贓,利用無辜的孩子當擋箭牌,來轉移眾人對自身無能的注意力?身為同學,怎麼能夠袖手旁觀,甚至神色從容地加入指責、欺凌的共犯結構?不過,憤怒積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氣,被欺凌的正雄「到底何時才要為自己挺身而出?」

有社會學者認為,將貧窮…等問題歸咎於個人不夠努力,是不負責任的「個人責備論」。的確,我認同,一個問題的發生,往往不是肇端於單一因子,也承認,有時候外在的結構性因素難免予人「勢不可擋」的無奈感慨;但在此同時,我卻也固執地相信,在這世上,唯一可以讓自己隨心所欲去改變的角落,只剩下自己的心靈。也因此,當看到正雄在學校遭受種種不公平待遇,卻只能被動地將所有委屈往肚裡吞,縱然心疼,卻也氣到坐立難安─憤慨正雄為什麼還沒認清「與其期待他人有所改變,不如自己先作改變」的現實?

進入故事尾聲,正雄終於如我期許的做了徹頭徹尾的改變。說是暴走也好,說是反撲也好,總之,正雄不假他人之手企圖終結整件欺凌事件。但出乎意料的是,相對於線性邏輯的以暴易暴、同歸於盡,正雄選擇了轉折。

閱讀過程中一直被憤怒情緒所掩蓋的我差點遺忘了,復仇的終點從來就不是報復成功,而是原諒與寬容。真是一個動人心弦的結局。

ninikitt

蘇菲公主:
在我的求學階段,「體罰的適用性」是當時正興起、且逐漸受到關注的議題。曾幾何時,「體罰」這個話題退溫,取而代之擷取眾人目光的是,國內外各式驚心動魄的校園暴力/欺凌事件。

這個世界之所以變成這樣,究竟是加害者與受害者增加了?還是旁觀者變多了??

Saturday, August 05, 2006

邊走邊啃醃蘿蔔

《邊走邊啃醃蘿蔔》 妹尾河童著 蔡明玲譯 遠流,2005

繼【窺視】系列,妹尾河童這一回的突發奇想是,周遊日本各地,探訪日本飲食生活的原點─醃蘿蔔。

妹尾的作品向來因為那充滿趣味以及別有洞見的細膩觀察,而引人入勝,然而這回的閱讀經驗卻有點兒遺憾,總覺得讀來不太帶勁兒、沒那麼暢快。應該是主題的緣故吧…醃蘿蔔?而且是以米糠醃漬出來的??嗯…不太確定呢,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似乎不是那麼能引起共鳴的食物吧?!

儘管如此,整本讀完還是增長了不少見識。縱然醃蘿蔔只是餐桌上沒什麼份量和地位的小小配角,但隨著當地風土民情的不同,卻能意想不到地呈現出多變面貌。倘若進一步探究起來,從醃蘿蔔的定義和分類、歷史演進、醃製方式,一直到消費市場、未來發展…等,儼然就是一門深刻的學問呢。

就像村上春樹說,不論什麼樣的On The Rock都有其哲學。櫻桃小丸子也說,草履蟲比人厲害,雖然是單細胞生物,但會行光合作用。

總而言之,可不要小看醃蘿蔔哪。

ninikitt

蘇菲公主:
妹尾河童在《邊走邊啃醃蘿蔔》自述:“我已經不年輕了,面對那個充滿好奇又孩子氣的自己也會覺得累。可是違逆不了只能苦笑以對。”

翻看書頁作者簡介中的出生年,換算一下,錯愕地發現,耶???妹尾先生今年已經七十六歲了!!!

雖然因為出版時間的落差,不清楚河童為了《邊走邊啃醃蘿蔔》這個企劃,全日本趴趴走時的實際年齡。但我想,就算變成一位「老先生」,河童應該還是不減其頑童色彩吧,呵。

Friday, August 04, 2006

蘭格漢斯島的午后

《蘭格漢斯島的午后》 村上春樹著 安西水丸圖 張致斌譯 時報,2002

閱讀村上春樹小說時,我常感到一種急迫性、必須一股作氣讀下去。處於這種半不由自主的自我驅策狀態,閱讀當下所感受到的氛圍是濃郁且深厚的,然而閱讀村上春樹的散文作品,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每回閱讀村上春樹的散文作品,特別是配有插圖的那種,就覺得週遭空氣變得清新,心也不自覺地輕飄飄起來。閱讀的方式很隨意,不必然得從頭到尾,翻到哪頁就從那裡開始吧,想停頓在哪篇就停頓吧,無所謂;又或者按捺住先閱讀文字的慣性衝動,光看插圖,然後放縱想像,這篇插圖會搭配上什麼樣的文字呢?總之,相較於閱讀小說時,分秒必爭的爆發力,閱讀散文時,可以小小奢侈地揮霍光陰,讓身心慵懶一下。

我常在想,村上春樹應該自有一套寫作節奏,上緊發條時的作品是小說,給發條上上油、滋潤一下時的作品則是散文。呼應著這樣的節奏,個人認為,閱讀村上春樹散文作品時最正確的態度和作法,應該是在腦袋發漲的午后,找間小店,一邊悠哉悠哉地啜飲冰水果茶,一邊不急不徐地翻閱。

就這樣,在夏日陽光過份燦爛的午后,我和我的《蘭格漢斯島的午后》,展開了一場暖洋洋、懶洋洋的重逢。

ninikitt

蘇菲公主:
村上春樹說,“抽屜裡塞滿了摺疊整齊捲好的乾淨內褲”是“人生中小而確切的幸福〈簡稱小確幸〉。”

我說,「衣櫃中掛滿了一整排風格各異的小洋裝,是人生中的小確幸。」

生命中的小確幸持續開發中……

Thursday, August 03, 2006

Are you a dog person or a cat person?

據說,人可以依照自己比較喜歡狗還是比較喜歡貓,而被區分為dog person 和 cat person。雖說這世上存在許多莫名其妙的二分法,這恐怕也是其中之一,但因為狗狗和貓貓實在是兩種從本質上就南轅北轍的動物,因此要據此延伸來分類人,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話說回來,假如被問到are you a dog person or a cat person,我的答案會是什麼呢?

周遭的親朋好友可能會毫不遲疑地搶著替我作答,「這還用說,當然是cat person囉!」

這樣說也是沒錯啦,畢竟我一看到貓咪就會kawaii、kawaii地驚呼,收藏品當中有太多貓咪的蹤影,以為四下無人時會喵喵叫嘗試和貓咪溝通,甚至發明了貓咪塗鴉當作自己簽名的一環…諸如此類的行為看在旁人眼中,自然容易將我作某種定位。

當然,我的答案並沒有跌破大家眼鏡,是的,沒錯,I am a cat person。不過答案可不是就這樣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身為各種可愛動物的愛好者,為求公平公正,在回答之前,可是將貓貓和狗狗的優缺點在腦海中,來來回回好幾遍、認真思考了好一會兒呢。

最後鄭重所下的結論是,雖然也很喜歡狗狗,但假如只能二選一,還是要選貓,因為貓咪除了長相、動作、叫聲…吸引我之外,最重要的,貓咪的貓格特質、思考邏輯、行為模式,更是具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卻又無法自拔想要持續關注、目光無法轉移的媚惑力。換句話說,貓咪在二選一問答中勝出的關鍵,正是這種無法一眼看穿而又百看不膩的魅力深度。

相信大部份的貓迷都有同感吧,有空就喜歡觀察貓咪的活動,而且看再久也不嫌煩。村上春樹也說,他經常“一整天就在邊觀察〈貓咪〉邊覺得不可思議啊不可思議啊之下過去了。”這絕對不是特例!愛貓的家母就曾發表針對家中貓咪的觀察報告:嘴邊一共有幾根鬍鬚、尾巴上又有幾圈紋路…除此之外,家母也常列舉家中貓咪種種怪異行徑,然後和我又笑又搖頭地推敲揣摩其動機。

突然恍然大悟,或許我們愛的不只是貓咪這個可愛的生命,還包括那因著貓咪種種謎樣複雜行為所衍生出來的想像。就這樣,貓咪不止盤據了我們的生活空間,更佔領了我們的心靈空間,身為cat person,只能甘拜下風。

ninikitt

後記:
近日發生「方尚文虐貓」慘案,相對於此,有網站在推動愛貓文化,更有網友擬化悲憤為力量,號召推動修法。這些積極的作為,讓我在氣憤心痛不忍之餘,真切地感受到一股暖意。我跟自己打勾勾,縱然一個人力量小,作為有限,但今後我也要為推動一個cat friendly的社會略盡棉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