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6, 2006

一個人住第五年

《一個人住第五年》 高木直子圖&文 洪俞君譯 大田,2005

第一次接觸高木直子是《150CM Life》。很可愛的內容,高木從一個別開生面的角度出發,生動刻劃了一個個頭嬌小的女生,生活上一般人想像不到的種種優點與缺點。〈順帶一提,《150CM Life 2》已經上市,但是比起Part 1,創意度顯然有往下走的跡象。遺憾,但不意外。〉

因為成年後就沒有從150CM的視野來看待世界的經驗,因此讀來份外新鮮有趣,不時有「啊咧?!原來是這樣子啊…」的驚嘆,但是在閱讀《一個人住第五年》的過程中,則是因為心有戚戚焉,不時會有「沒錯、沒錯,就是這樣…」的共鳴。

說來奇怪,一般如果一個人住,多半是在婚前吧,但我婚前不是跟家人同住,就是有室友相伴,從來沒有一個人住。反倒是婚後,J因為工作緣故,總有好長一段時間不在台灣,於是我好像變成了擁有個人完整空間的單身貴族,徹頭徹尾地品嚐了一個人住的箇中滋味。

如果讓我列一張「一個人住優缺點排行榜」,那我想,好處Number 1再怎麼說也都是自由滿點。真的,一個人住好自由,想幹嘛就幹嘛。可以啤酒洋芋片配電視看到爽,可以洗完澡不穿衣服大剌剌走回房間再慢慢擦乳液,更可以大爬枕頭山,從左邊滾到右邊,再從床頭翻到床尾,多暢快哪~~〈請注意,為免造成誤會,特澄清說明如下:上述僅是舉例,並非個人獨居時的生活全貌。〉

但話說回來,獨居也不是十全十美,就我個人來說,最要克服的障礙就屬膽小症和無聲無息爬上腳邊的孤獨感。

不是我自誇,惡人無膽的我,害怕的東西還真不少。舉凡有形的昆蟲,到無形的風吹簾動自己嚇自己,僅僅是胡思亂想,也足以把人推入恐懼深淵。

不過,我要說的是,人是會學習、成長的,儘管過程可能殘酷,代價可能高昂。終究,在淚水和尖叫中,奮力噴掉半罐殺蟲劑的我,一個人解決掉強哥或八腳獸。而為了抑制想像力過分活躍,更是謹遵自訂的電檢守則─絕不挑戰自己的膽量去接觸任何沾染到一丁點靈異氣氛的節目。就這樣,我的獨居戰鬥指數大幅提升一百點。只是呀,可能就在某一天某一刻一個不察,寂寞悄悄爬上腳邊鑽入心頭,於是平常的樂觀開朗瞬間被感傷沮喪所取代,突然好想好想不要一個人…

人,終究還是需要一個可以感受到彼此體溫的伴侶。關於寂寞症與孤獨病,目前尚未研發出有效解藥。

ninikitt

Sunday, September 17, 2006

夜宴

《夜宴》 盛和煜、錢鈺著 麥田,2006

電影原著小說和電影之間的關係很微妙。有的是前者光芒遠蓋過後者,有的是後者大賣後,帶動了前者的成形和銷售,有的則是兩者相得益彰、相互輝映…。不知道號稱中國版「哈姆雷特」的電影原著小說《夜宴》,和斥資三千萬美元、號稱進軍奧斯卡、坎城、威尼斯影展的中國年度鉅片─「夜宴」之間的關係會落在哪個象限。

電影廣告打得浩浩蕩蕩,所以撇開內容不談,至少視覺上已經先有了第一印象,但之所以在電影還沒上映前,先看了原著,其實是受到某些小說章節摘錄的吸引─從那片段的文字中,我感受到豐富大塊的色彩,以及陰柔頹廢卻又絢爛華麗的氣息。實際讀完整本小說後,前述的感受是更被加強放大了,但必須說,卻也就僅只於此罷了,並沒有因為了解了故事的全貌而增添任何一分感動。

精心安排的角色與橋段,處處可見暢銷作品的元素。每個人物都是典型:俊逸脫俗的無鸞太子、豔絕狠辣的婉后、清新純美的青女太子妃,以及欲望熏心卻又癡情絕對的厲帝。每個場景也都氣勢澎湃:赤金、玄墨、籬笆綠、茜草紅、明月白、湖水藍,原色撼動視野。只可惜,過分雕琢,反倒匠氣,人物的互動也落入完全可以預測的窠臼。

不過,我在想,從純文字的角度來審視,徒有單點卻無法連結成線、面,顯然不足以支撐出懾人心魄的張力深度,但是換做以電影的視聽方式來呈現,則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起碼,應該做得到賞心悅目吧。

ninikitt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06

Therefore, I am grateful.

有時候事情會這樣子運作…比方說,當你正想著要打電話給久未聯絡的親友,對方突然主動撥電話來了。又或者,回家的路上突然好想好想吃某樣零嘴,打開家門赫然發現,家人已經買回來了,正放在餐桌上呢。

於是這幾天當心裡正盤算著,要不要在部落格裡聊一些貓咪的小故事,彷彿接獲神秘的天啟,我接二連三受到莫名的提示(或者說是鼓勵)。

先是上班途中,巧遇天使貓貓。

天使貓貓是同事上班必經路線上店家養的貓咪,因為眼睛受創泛著藍白色澤,卻意外顯出純淨光采,所以暱稱為天使貓貓。自從知道天使貓貓的存在後,我就好想親眼目睹,可惜平常不順路,就連每天經過的同事也表示,天使貓貓行蹤飄忽不定,想見一面可不容易。那天上班因故小繞路,走著走著突然想起,「咦,這不是同事上班的路線嗎?搞不好等下會看到天使貓貓呢!」這個念頭才剛興起,下一瞬間就看到天使貓貓在附近店家的架子上,縮著身卻探出頭,羞怯怯地朝我看來。

接下來,貓貓氣氛持續發酵。

無意中轉開電視看到日本節目「寵物當家」,而且就這麼剛剛好,這集正在做貓咪特輯。當我在內心感嘆,「好巧!」的同時,節目中一個愛耍帥卻有點兒年紀的男藝人突然感性地提到,如果沒有貓,他大概也活不下去,因為就算在外面有多不愉快、多疲累,只要回家看到貓,心情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

沒錯。就是這樣。於是我突然好想來說說,自己曾經有過的療傷經驗。

某天傍晚情緒低落的我,漫步到頂樓天台,本來只打算坐在沙發上發個呆,眼淚卻不自覺地掉下來。尾隨著我的步伐上樓的貓咪王子,就在此刻,突然一個縱身跳到我旁邊坐了下來。

換做平時,到了頂樓的貓咪王子一定一溜煙到屋頂、隔壁人家…等視線不及的地方,樂不思蜀地躲起來玩耍。那天卻一反常態默默地守候在我身旁,靜靜地伴著暮色陪我把這場眼淚流完。

眼淚流完的瞬間,一切不快彷彿都隨風散盡。我站起來,整個人輕鬆許多,正想向貓咪王子由衷道聲謝,卻見貓咪王子帥氣地越過欄杆,跳往別的人家,那身影如此輕輕巧巧,彷彿在說剛才只是小事一件、別放在心上。

到今天,我早已忘記當初是為了什麼沮喪,卻怎麼也忘不了當時溫暖的氛圍和光圈。心有靈犀的貓咪,以他自身的磁場,溫柔體諒地包覆起我,不可思議地,將我內在的負面情緒吸光光,取而代之的是寧靜與祥和。

一個人和一隻貓,世界是如此美好。Therefore, I am grateful.

ninikitt

蘇菲公主1:
每當生命中發生正文第一段所描述,諸如此類的巧合,我心裡總會洋溢起一股微妙的幸福感…因為自己內心那微不足道且小小小小聲的呼喚被感應到,甚至還獲得了回音,而充滿感激。

蘇菲公主2:
和天使貓貓打照面say hello的那一刻,覺得自己真是幸運極了,帶著大微笑,元氣滿滿地上班去。

蘇菲公主3:
照片裡就是我家的貓咪王子。貓咪王子愛玩躲貓貓,雖然躲到電視機後面去,還是要偷偷探頭出來張望一下。

Wednesday, September 13, 2006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Mark Haddon著Vintage,2003

翻開小說正文的第一頁,第一行第一個字堂堂標示著“2”。「咦,難道我翻過頭了?」小心翼翼,我一頁一頁往前翻,「沒錯呀,剛剛那就是第一章,可是為什麼是2…?」按捺內心的狐疑,我開始閱讀。

故事從午夜過後七分鐘的狗狗謀殺事件展開序幕,第一人稱敘事法。敘事者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意外被認定為謀殺狗狗的嫌疑犯,少年執意效法名偵探福爾摩斯,找出事件真相,同時著手紀錄探案過程的每個細節和進度。

暫停一下。聽完目前為止的描述,你如何勾勒腦海中關於這本小說的印象?「少年偵探小說?」換做我,一開始也會這樣定義,但當你逐漸體察敘事少年的獨特之後,你知道,這絕對不會是單純的少年偵探讀物。

少年熱愛質數。怕你一時想不起來什麼是質數,容我用白話文小小提示一下:所謂質數,就是只能被1或本身整除的正整數。少年熱愛質數,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一般故事的章節是用1、2、3、4、5…依序標示,這本小說卻是2、3、5、7、11…。

除了質數,少年熱愛其他一切按照邏輯,有清楚運作規則的事物;少年不理解任何模糊、曖昧、連想,包括:譬喻、言外之音、謊言…;少年有超凡的記憶力,可以記下每個人說過的話,但卻不能輕鬆自如地和人交談;少年拒絕任何人與人間的肢體接觸,最大的容忍限度是伸出手掌和爸媽以五指相碰;少年最大的夢想是當個太空人到宇宙探險,這樣就可以每天獨處不用和任何人打交道。

這樣一個少年,他要說的故事可以很簡單,因為沒有艱澀的詞彙或難解的比喻、只有單純的平鋪直述,但故事也可以很深刻,因為每個我們習以為常、take for granted的單一事件,少年卻是採取全然不同的觀察角度,同時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哲學。

故事結尾,少年解決了「誰殺了貴賓狗」這個謎題,更意外找出了足以震撼生命的答案。少年最後以“I can do anything”做為探案紀錄的最後一句話,而在種種反差之下閱讀著的我,同時間彷彿也獲得了一股清新的力量。

ninikitt

Wednesday, September 06, 2006

比能力,更要比眼力

《比能力,更要比眼力》〈英文原名:Did You Spot the Gorilla?〉Dr. Richard Wiseman著 黃聿君譯 大塊文化,2006

這本書的英文原名《Did You Spot the Gorilla?直譯為「你看到大猩猩了嗎?」》點出了全書的菁華。

整本書的論點幾乎可以說是從一個簡單的科學實驗所衍生觸發出來。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製作了一齣三十秒短片,內容是三個白衣人和三個黑衣人在玩傳接籃球。影片中途,一個穿猩猩裝的人緩緩走進畫面,從六個人身邊走過,對著鏡頭槌胸,然後離開。自願參與實驗的觀眾在觀賞短片之前,被要求一邊看影片,一邊計算白衣人的傳球次數。短片播放完畢,教授詢問受試者,有沒有看到任何不尋常的事物,結果竟然只有少數人回答看到大猩猩。

Can you believe it?一開始我不相信。天底下有這麼離譜的事?!一隻大猩猩從人群中走過,這麼醒目突兀,怎麼可能看不到?!但是接下來的小遊戲,馬上讓我踢到鐵板。

在前言的尾聲,作者提供了一幅簡單的圖畫,裡頭是五隻大象和一隻大猩猩,要求讀者找出藏在裡面的大猩猩。由於大猩猩的所在位置實在相當清楚明確,因此我根本是在「嗤之以鼻」的不屑狀態下快速翻閱至下一單元,沒想到作者在闡述人為什麼會對近在眼前的事物視而不見時,接著輕描淡寫提到,正如同有些人在前言結尾的圖畫中因為大腦準備好要找大猩猩,所以沒注意到每隻大象的腳都有問題。SHOCK!!我慌張地翻回前幾頁,才赫然發現,對呀,明明每隻大象的腳都怪怪的,但為何我剛才完全沒注意到??於是我充份理解上述實驗的受試者為何會視而不見,而平凡如我,又忽略了周遭多少顯而易見的人事物…

基於個人本身的反躬自省,接下來我很認真地將作者在各章節逐步揭示的突破心理盲點四方法研讀完畢。這四大方法包括:「大腦就位」、「好的觀點是成功的一半」、「愈放鬆愈聰明」,以及「換一顆好奇的腦袋」。其實這四個方法如果一開始說穿了,就一點兒也不值錢,因為其實並不是那麼大不了的創新觀點。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這本書值得一看,因為與其說這本書給了我多少新知,倒不如說這本書給了很容易自以為是的自己一記當頭棒喝。

如果你是那少數目睹到大猩猩的狠角色,這本書仍然有其可取之處─起碼讀起來不乏味。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會不時穿插小實驗或小問題,讓讀者可以停下來動動腦。所以大家不妨放鬆心情,跟著這本有趣的書,一起邊唸邊玩。

ninikitt

蘇菲公主:
想要特別介紹一下中文本的封面繪圖〈by BO2〉。簡單的幾棟建築物中,每層樓面各自上演了不同的人生劇碼,然後……Did You Spot the Gor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