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4, 2006

k.m.p.的搶錢計畫

《k.m.p.的搶錢計畫》 中川碧、村松江梨子圖§文 林佳蓉、鄭家瑾譯 西遊記,2006

透過《葡萄牙早、午、晚》這本書,知道了中川碧、村松江梨子這兩個有趣、有想法、有膽量的女生以及她們所成立的k.m.p.(kane mouke project,搶錢計畫的縮寫),於是當看到《k.m.p.的搶錢計畫》上市,自然而然地就把書帶回家。

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讀了同樣作者、近似format的書,不過幸運的是,我非但沒有覺得厭煩,反倒有一種漸入佳境的感受。初次邂逅,單純是被“假裝在生活的旅行”這個想法所吸引,而《葡萄牙早、午、晚》這本書,成功地具體呈現了作者貫徹其意念的方式和行為,帶給我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的滿足。

不過這一回的相遇,我驚喜地發現,除了仍然有一個鮮明的口號來撐起全書架構(這次的主旨是“工作、娛樂、生活一體化”),內容更多了層次感,整個豐富起來。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覺得到,作者真的是充滿熱忱的想跟大家分享,從「受薪階級變為無薪階級」、從「上班族變為自由業」,這條道路上的點點滴滴。

這本書沒有童話故事般的結局。在毅然而然選擇自己想走的道路後,兩個女生截至目前仍舊一窮二白,既沒有大紅大紫也沒有大發利市。這或許不是成功案例,但卻比成功案例更貼近真實、更鼓舞人心,因為兩個女生持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縱然不時迷惘慌亂,她們選擇相互扶持、一路到底。

不禁想大聲應援中川碧、村松江梨子這對合作無間的夥伴─向她們的友誼敬一杯,同時也祝福所有懷抱熱情與理想的人,奮鬥的路途不會孤單。

ninikitt

Monday, November 20, 2006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村上春樹著 安西水丸圖 賴明珠譯 時報,2006

看到書名─「終於悲哀的外國語」,第一時間的第一反應是:「Why?為什麼外國語終於悲哀了呢?」

這個書名看來像是結論,於是我在翻看內文前,先嘗試想像村上為了導出這個觀點,可能會進行的種種舉證和論述。不過直到看完了全書的後記之後才又好氣、又好笑地發現,我非但沒推敲到近似的脈絡,更是打從一開始就錯誤解讀了這個書名。原來,悲哀的不是外國語,而是身處異國、身為stranger,被一種“不是不用學就自然明白的語言”團團圍住,而感到深深悲哀的村上。

這場誤會讓我聯想到一段英文文法:excite、confuse、interest.…等動詞,在字尾加上ing時,是描述某個人、事、物令人感到…,若是加上ed,則表示自己處於…的狀態,所以exciting是形容xxx「令人興奮」,excited則是xxx「感到興奮」。將這個文法套用在書名,則顯然句中的悲哀是ing的悲哀,而非ed的悲哀。

看到這裡,你可能已經被上面的敘述給惹火、感到一頭霧水並且就快失去耐心…不過請息怒,當你身不由己、不得不然必須使用外國語進行溝通時,在語言轉換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那些微微的挫折感和恨意,不正是身為stranger的心境?我只是湊巧協助你體會一二罷了。

言歸正傳。

這本書中收錄的散文,相較於村上其它的散文集,篇幅明顯較長,感覺得出旅居異國的村上,在心中累積了相當多必須化為文字、以利相互辨證的想法。雖然其中不乏社會階層、種族歧視…等較為嚴肅的議題,但整本讀來仍能充分感受到村上散文中特有的幽默感和趣味性,那是一種揉合天真男孩觀察力以及世故歐吉桑碎碎唸的獨特風格。

另外,我想花點篇幅介紹安西水丸的畫。相較於《夜之蜘蛛猴》、《象工廠的HAPPY END》、《蘭格漢斯島的午後》…等書中,大塊大塊、單獨成頁的彩色插圖,在《終於悲哀的外國語》中,安西水丸的畫縮小許多,僅配合各篇標題黑白現身。急性子如我的讀者,很可能在快速翻頁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跳過了。理論上,這樣的插圖,存在感應該薄弱許多,但說來奇怪,卻反倒是更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好喜歡這回安西隱身在村上文字中的插圖,兩者搭配得是如此天衣無縫。特別推薦安西所畫的村上的臉,愈看愈有味道喔,呵呵呵!!!

ninikitt

蘇菲公主:
台灣出版社在《終於悲哀的外國語》的書腰上,特別祝賀村上春樹以《東京奇譚集》等短篇合輯榮獲愛爾蘭「Frank O’Connor國際短篇小說獎」,以《海邊的卡夫卡》獲得2006年捷克「卡夫卡文學獎」。

雖然不是很明白這兩個獎項的重要性及代表意義,但得獎怎麼想都是相當了不起的事。尤其最近還在書店看到,村上多了個響噹噹的稱號─離諾貝爾獎最近的日本作家,心中更是暗自佩服。

不過,話說回來,就像村上在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後表示:「這麼說或許有點抱歉,我對於得獎並不是那麼關心。讀者就是我的獎。」我也想發表感言:「這麼說或許有點唐突,我對於村上有沒有得獎並不是那麼關心。村上就是村上。」
(雖然強勢發表了感想,不過應該沒什麼人會care我的發言就是。嘻 :D)

Sunday, November 12, 2006

冷靜與熱情之間

《冷靜與熱情之間》─ROSSO(紅)江國香織,BLU(藍)辶十仁成著 陳寶蓮譯 方智,2002

看了逆流河系列後,不禁聯想起早些年所邂逅、創意結構類似的作品─《冷靜與熱情之間》。一旦記憶被喚起,不知不覺中,思念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匆忙從書櫃中翻找出紅藍一套的作品,再度進入這兩本由男、女作者各自構築,結合起來卻巧妙宛如對鏡一般的小說世界。

《冷靜與熱情之間》在日本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後一部偉大愛情名著。姑且不論上
述頭銜是否為行銷手法,撇卻個人主觀的感受和認同,這套書中值得探討的地方,的確是俯拾皆是。

從寫作的角度來看,最大的課題或許莫過於江國香織和辶十仁成這兩位作家要如何在各自發展、互不干擾的狀態下,又能緊緊依隨故事的中心軸線,讓兩本書能夠相互輝映、相知相惜卻又不露斧鑿痕跡。

另一方面,從閱讀的層面來看,可以切入的角度更是層出不窮。最直覺性的課題該屬閱讀順序吧。究竟要從哪一本開始呢?在逆流河系列中,我建議隨緣選取任一展開奇幻冒險;但在冷靜與熱情系列,我卻想小小干預一下,強烈推薦無論如何該從江國香織的紅本開始。這不僅僅是因為辶十仁成的藍本才有最終的結局,更是為了保護你的閱讀情緒─相信我,假如不以紅本為始、藍本為終,保證你會感到一路疏離、無力到底;反之,則能體驗到峰迴路轉的希望光芒,也才不辜負兩位作者前面以來的合力鋪陳。

除了閱讀順序之外,包括敘事結構、封面繪圖、色彩意義…等,一一細究起來,也都能夠帶來對照的樂趣。但其實,這次閱讀之後,最在腦中牽掛、揮之不去的,是書中男女主角的愛情觀。葵的愛看似淡漠卻濃郁,順正的愛則強烈又冷冽。外表乍看相反的個性,在面對愛情關卡時,卻不約而同選擇了所謂「為對方著想」的處理方式。於是,兩人一再錯過,到了最後,都還為了替對方保護「自己想像中」的幸福,而差點粉碎了彼此真正的幸福。

每當看到男女主角明明深愛對方,卻因為這個、那個的顧慮而寧可自己先放手時,我就感到一片黯淡……為什麼要一再揣摩對方的心意?為什麼要一再考量對方的現況?為什麼不能單純地放任情感,坦率地釋放心聲:「其實我不曾忘卻你,其實我一直愛你…」我不禁陷入沉思,或許,在愛情的世界裡,應該減少「我想,他/她一定…,所以,我還是…」的內心獨白。

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Don't think,feel。

nini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