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訪新加坡的第八天,2007/2/24星期六夜晚,電視上播放著Lost in Translation這部片。
生活背景迥異的兩個人在東京偶然相遇。兩人在語言不通的城市,身心都不能放鬆,肉體上遭逢夜夜失眠之苦,心靈上則得承受疏離迷失的未知感,唯一比較能釋放壓力、感到愜意自適的情境,就只剩下兩人相會交談的短暫片刻。
當然,這部片的著眼點並非只在語言本身,這部片也不是我初次觀看,但此時此刻正巧看到這部片的我,卻份外能體會劇中人物的感受─那種彷彿身處異世界,對外在事物僅能藉由間接的翻譯或揣測推斷來理解的微妙挫折情緒。「這就是村上春樹所謂的『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吧」,我喃喃自語…
旅居波士頓的村上,感到自己被語言這種缺乏自明性可能的事物團團包圍,於是在進行照鏡子、買咖啡、等紅綠燈…這些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生活行為時,「終於悲哀的外國語」這詞彙會突然而然、毫無來由地像漫畫對白似的浮上腦海。觀看電視上純英語無字幕影片的我,走在街頭觸目所及明明皆是華人面孔、耳中所聽卻全是英語對談的我,應酬餐會中突然不想用英文客套應答而很想盡情盡興用中文高談闊論的我…語言權利彷彿一再被剝奪的我,終於也不禁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心中覆誦「終於悲哀的外國語」這詞彙。
ninikitt
後記:
當我試圖和友人分享在新加坡因語言隔閡而產生的複雜心情時,獲得的反應通常是,「怎麼可能?!你的英文不是很好?」
當然,我有自知之明,理解朋友這番言語大半是出於體恤的溢美之詞。但坦白說,這種由語言而起的無力感,雖然不甚舒服愉快,對我來說卻也不失為相當新鮮的初體驗。
撇開非英語系國家不談,為什麼當我身處歐美國家中不太有的感受,在新加坡卻如此強烈?自己私下分析,這樣的情緒應該是反差下的作物。換句話說,當和native speakers以英語溝通時,因為本就預期到雙方在語言使用流暢度上的差距,所以縱使遇有窒礙,也不甚引以為意。相反地,在和同樣有著華人面孔的新加坡人以英語溝通時,因為完全沒預料到雙方語言掌握度上的差距,因此一旦出現困頓,挫折感就加倍放大。
有人安慰道,新加坡英語腔調這麼重,溝通有困難一點兒也不稀奇,但我自己其實很清楚,腔調不過是支微末節。
對我來說,英語畢竟是學習而來,兩者間是刻意的連結,但對新加坡人來說,英語卻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兩者間是自然的對應。這就像你再怎麼嘲笑一個人的台灣國語,他依然能隨心所欲地表達;相對於此,以我目前的英文程度,要想自由自在地傳遞出內心的任何想法,根本就是不可能…
看穿了自己不願輕易承認的無能為力,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Monday, March 12, 2007
Tuesday, March 06, 2007
Urban Legend in Singapore
有些國家因襲傳說,有些國家創造傳奇,於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而獨立的國家,新加坡,顯然屬於後者。
這個新興國家原本面積不到六百平方公里(註1),彈丸之地上缺乏任何天然資源。然而,儘管先天條件不佳,藉由策略性運用其地理位置發展為觀光、商務、金融和運輸中心,到今天,如以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來看,新加坡已異軍突起,成為世界上排名第二十二的富裕國家。
這個先天不良的國家,為什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崛起?這次我在新加坡停留的時間不長,可能沒什麼立場來發表評論,但針對這個問題,或許從最令我驚豔、欽羨的國宅計畫政策,能夠得窺一二。
請估價:在台北市,如果你想買一個二面通風、採光,格局方正,近捷運,屋齡未滿二十年,實際坪數三十左右的電梯大廈,大概要花多少錢?
如果你開出這樣的條件,預算卻不到八百萬,相信我,應該沒有哪個房仲願意理你。但是,這樣的物件,在國民平均所得幾乎是台灣兩倍的新加坡,卻大約只要新台幣五、六百萬。這個台北人想都不敢想的夢,新加坡政府實現了。
沒有天然資源的新加坡,很早就體認「人才」將是國家最重要的資源。新加坡政府主張,要想吸引人才,就必須讓這些人把新加坡當成自己的家。下一個問題是,要如何讓人有家的感覺呢?他們的答案是,一旦有了自己的房子,就能安身立命。於是,新加坡展開大規模的國宅計畫,致力提供國民平價卻高品質的住宅,讓擁有自己的房子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更不是畢生沉重的負擔。就這樣,截至目前,新加坡大約已有九成的人口住在國宅。
從這個例子來看,這個國家的崛起,個人淺見,似乎並沒什麼密技,說穿了,不過「務實」二字。在重大政策的訂定上,他們的態度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是如此的乾脆俐落,不敲邊鼓、不畫大餅,更不浪費時間。
突然想起友人C對台灣政壇的評論─台灣最好剩下四個人就好,然後抽籤決定誰當總統、誰當副總統、誰做行政院長、誰做黨主席,這樣就不用每天吵來吵去惹人厭…
ninikitt
註1:
之所以說“原本”是因為,藉由持續性的填海造地計畫,新加坡國土面積 從1960年代的581.5平方公里擴大至現在的697.2 平方公里,預計到2030年將再增加100平方公里(詳情請參照wikipedia)。
讀到這段資料時,我真是感到瞠目結舌。沒想到中國古代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寓言故事如今竟然在新加坡大規模具體重現。如果有人編纂「新加坡之不思議」,強烈建議寫入這點。:D
後記:
來聊聊新加坡圖騰─魚尾獅。
一直以來,我以為魚尾獅是取材自新加坡的神話故事或民間傳說,就像中國文化中的龍、麒麟…等神獸,或歐陸傳說中的獨角獸…等生物。不料,這次閱讀新加坡相關文獻才赫然發現,原來魚尾獅的歷史僅短短數十年,是1964年由一名藝術家為新加坡旅遊局特別設計出來的雕塑。
魚尾獅的設計理念,據說是以獅頭象徵新加坡的古名─獅城,魚尾則代表新加坡本從一個漁港發跡。就這樣,不是植基於任何悠久的文化遺產,但為了推廣觀光,魚尾獅這個虛擬生物憑空誕生,沿用至今反倒成為新加坡最著名的識別標誌。
坦白講,在知道魚尾獅這個一點也不奇幻的源起後,不免大失所望,但換個角度來看,卻又不免佩服起來…「如果沒有就自己創造出來」,魚尾獅默默無言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個氣魄。
這個新興國家原本面積不到六百平方公里(註1),彈丸之地上缺乏任何天然資源。然而,儘管先天條件不佳,藉由策略性運用其地理位置發展為觀光、商務、金融和運輸中心,到今天,如以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來看,新加坡已異軍突起,成為世界上排名第二十二的富裕國家。
這個先天不良的國家,為什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崛起?這次我在新加坡停留的時間不長,可能沒什麼立場來發表評論,但針對這個問題,或許從最令我驚豔、欽羨的國宅計畫政策,能夠得窺一二。
請估價:在台北市,如果你想買一個二面通風、採光,格局方正,近捷運,屋齡未滿二十年,實際坪數三十左右的電梯大廈,大概要花多少錢?
如果你開出這樣的條件,預算卻不到八百萬,相信我,應該沒有哪個房仲願意理你。但是,這樣的物件,在國民平均所得幾乎是台灣兩倍的新加坡,卻大約只要新台幣五、六百萬。這個台北人想都不敢想的夢,新加坡政府實現了。
沒有天然資源的新加坡,很早就體認「人才」將是國家最重要的資源。新加坡政府主張,要想吸引人才,就必須讓這些人把新加坡當成自己的家。下一個問題是,要如何讓人有家的感覺呢?他們的答案是,一旦有了自己的房子,就能安身立命。於是,新加坡展開大規模的國宅計畫,致力提供國民平價卻高品質的住宅,讓擁有自己的房子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更不是畢生沉重的負擔。就這樣,截至目前,新加坡大約已有九成的人口住在國宅。
從這個例子來看,這個國家的崛起,個人淺見,似乎並沒什麼密技,說穿了,不過「務實」二字。在重大政策的訂定上,他們的態度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是如此的乾脆俐落,不敲邊鼓、不畫大餅,更不浪費時間。
突然想起友人C對台灣政壇的評論─台灣最好剩下四個人就好,然後抽籤決定誰當總統、誰當副總統、誰做行政院長、誰做黨主席,這樣就不用每天吵來吵去惹人厭…
ninikitt
註1:
之所以說“原本”是因為,藉由持續性的填海造地計畫,新加坡國土面積 從1960年代的581.5平方公里擴大至現在的697.2 平方公里,預計到2030年將再增加100平方公里(詳情請參照wikipedia)。
讀到這段資料時,我真是感到瞠目結舌。沒想到中國古代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寓言故事如今竟然在新加坡大規模具體重現。如果有人編纂「新加坡之不思議」,強烈建議寫入這點。:D
後記:
來聊聊新加坡圖騰─魚尾獅。
一直以來,我以為魚尾獅是取材自新加坡的神話故事或民間傳說,就像中國文化中的龍、麒麟…等神獸,或歐陸傳說中的獨角獸…等生物。不料,這次閱讀新加坡相關文獻才赫然發現,原來魚尾獅的歷史僅短短數十年,是1964年由一名藝術家為新加坡旅遊局特別設計出來的雕塑。
魚尾獅的設計理念,據說是以獅頭象徵新加坡的古名─獅城,魚尾則代表新加坡本從一個漁港發跡。就這樣,不是植基於任何悠久的文化遺產,但為了推廣觀光,魚尾獅這個虛擬生物憑空誕生,沿用至今反倒成為新加坡最著名的識別標誌。
坦白講,在知道魚尾獅這個一點也不奇幻的源起後,不免大失所望,但換個角度來看,卻又不免佩服起來…「如果沒有就自己創造出來」,魚尾獅默默無言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個氣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